每300名新生兒就有一位聽損兒 恐致語言發展遲緩

「做聽力追蹤時,我在孩子身邊,聽到她耳機裡傳來的嗶嗶嗶訊號聲非常刺耳,但她卻毫無反應,我用手勢示意她要注意聽聲音!女兒卻跟我說:『耳機裡沒有聲音啊!』」當年,拿著診斷報告站在門外的惠琪媽媽,望著單側聽損女兒的稚嫩小臉,忍不住當場就大哭…。

在台灣,如同惠琪媽媽這樣需要照顧聽損孩子的家庭不在少數,根據統計,每300名新生兒中,就會有一位面臨聽損問題的孩子,其中也有不少是容易被忽視的單側聽損問題,透過篩檢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同時透過助聽輔具及復健,幫助孩子建立聽與說的能力。明基集團虹韻助聽器攜手丹麥GN Hearing和德國西嘉 (原西門子助聽器) 三家企業合作發起「虹韻聽見愛希望工程」,聯手捐贈170萬助聽器及無線發射器予弱勢族群並同時啟動全台北、中、南巡迴聽力保護講座。希望喚起大眾關注聽力照護的重要性,倡議弱勢聽損者友善環境及協助拾回良好生活品質。

 300位新生兒就有1位聽損兒

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換句話說,每300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面臨聽損的問題。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暨北護聽語副教授翁仕明表示,在幼兒聽損問題中,單側聽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這是由於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或是單側聽損不是全然聽不到聲音,孩子不是全然對聲音沒有反應,透過篩檢才可以及早發現。

 翁仕明醫師指出,家長在照顧聽損的孩子上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因為即便持續追蹤,稍有不留意,也許孩子的聽力又惡化了;此外,也由於單側聽損不一定在出生後不久就發現,也有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單側聽損無社福補助 企業捐贈助聽器助弱勢

台灣的「百大青農」陳惠琪最心愛的女兒小淨,出生時被篩檢出右耳有聽損的狀況,六個月大時即確診為單側中度聽損。慢慢的,惠琪發現小淨的發展程度完全跟不上兒童健康手冊裡頭的衛教紀錄表,隨即帶去醫院做發展評估,才發現因為聽力的惡化,已導致小淨發展遲緩。惠琪為此放棄了穩定的工作機會,將孩子帶在身邊照顧,除了一週一次的語言治療課,更時時糾正小淨的發音,長時間且立即性的協助及矯正,讓小淨的口語表達跟一般孩子無異。然而聽力的損失速度,竟是這麼讓人措手不及,幾年過去,小淨的右耳在幾次的定期追蹤檢查中也每況愈下。

由於兒童單側聽損無法獲得社福補助,需自費購買助聽輔具,對本就有經濟壓力的惠琪來說負擔更大,接下來小淨將要上小學,需要再購買於教室使用的助聽輔具,這對一般家庭而言實在是不小的負擔,現在有了企業的支持,可以讓惠琪無後顧之憂,小淨也可以透過輔具來學習得更好。

虹韻助聽器總經理王安表示,惠琪帶著單耳聽損的女兒,從爬離困境到翻轉人生,除了為母則強,也是對於愛的倔強!從事農務已相當辛苦,投注全部的心力只為讓孩子跟得上,學得好,教育孩子樂觀且勇敢面對聽不見的未知,因為感同身受而更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提倡單側聽損衛教的惠琪,實在令人感動。所以我挺身號召合作夥伴聯合捐贈助聽器,除了幫助惠琪,也善盡社會責任,希望能夠幫助更多弱勢家庭減輕負擔。

把握0~6歲語言黃金期 聽能復健助重拾口語表達能力

翁仕明醫師提醒,針對聽損的兒童,最好能夠早期介入,從剛出生時的新生兒聽力篩檢開始,若有被確診為聽力損失,就應該及早配合治療並且持續追蹤。聽損的孩子戴上助聽輔具後,需要長期接受聽能復健,加上家長的深度參與,才能建起聽與說的能力,有的孩子花了3年,有的需要6年甚至更久。把握0~6歲的語言黃金治療期,聽損兒就有機會重拾如同一般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聽能復健是幫助聽損兒童利用剩餘聽力,藉由佩戴合適的助聽器,或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方式,協助聽損兒童透過聽能學習口語溝通的聽語訓練方式。將聽能、語言、說話、認知,依其一般孩童發展程序,在自然且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傾聽、說話及語言。

單側聽損 無社福補助的低收入戶家庭可於門市申請

針對單側聽損及無法取得社會福利補助的孩童,虹韻、GN及西嘉三家企業聯合捐贈助聽器,以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共捐助30台助聽器及15台無線發射器,價值達170萬元。其中,適逢GN企業150週年,GN在亞洲地區共將捐出150台助聽器,而在台灣將捐出20台,未來虹韻也將持續提出助聽器補助款計畫,推動「虹韻聽見愛希望工程」,期盼可以成為弱勢聽損孩子成長發展上的助力。

此外,於母親節前夕,虹韻將從高雄出發舉辦三場公益講座,分別是4/26高雄、5/4台中、 5/17台北,將由陳惠琪媽媽及專業語言治療師主講,分享聽損者的生活,宣導關注聽力照護的重要性,同時呼籲各界提供聽損朋友們友善環境,協助建立良好生活品質,邀請各界於母親節前夕一同來「聽•愛的倔強聲」!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