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膝關節就壞光 血友病友別怕預防針劑

「關節脹痛時,連走路都變成一場噩夢!」29歲的重度A型血友病病友林先生,因長期反覆出血造成關節病變,23歲就被醫師宣告膝關節嚴重退化,必須置換人工關節。所幸在醫師建議下,改以長效型凝血因子治療,打針頻率大幅降低,改善生活品質。林先生今年更規劃出國,鼓勵患者及早進行規律預防性治療。

3/4血友病病友 一個以上關節病變

血友病為遺傳性疾病,主因為性染色體突變,造成凝血因子異常,患者多為男性。據健保資料,截至2019年1月,台灣領取重大傷病卡的血友病病友(含A、B、C型)約有1,200人,其中又以A型血友病最多,約佔8成。

三軍總醫院血友病防治及研究中心主任陳宇欽醫師表示,血友病分為輕、中及重度,「體內凝血因子濃度越低,越容易自發性出血,最常見的臨床問題為關節出血。」研究顯示,約3/4血友病病友有一個以上的關節病變,受影響關節以踝關節(66.3%)、肘關節(53.5%)、膝關節(47.7%)為主

降低出血風險 定期注射凝血因子

為降低出血風險、避免關節損傷,定期注射固定劑量的凝血因子,維持體內凝血因子濃度,是重度血友病病友的最佳療法。陳宇欽指出,血友病病友常因害怕打針,沒有規律施打,「在台灣即使預防性治療已在2014年納入健保,仍有近5成A型病友,沒有接受預防性治療。」

收治該案例的醫師、北醫血友病中心主任張家堯表示,林先生年紀輕輕就換人工關節,實在是不得已的決定。「人工關節平均使用壽命約20年,意味著他未來至少還要進行2-3次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關節出血預防控制實在不能輕忽。

怕針病友笑了 長效型針劑少打針

張家堯強調,根據研究顯示,體內凝血因子濃度若維持1%-5%,可使關節出血次數大幅降低。然而以傳統藥物而言,病友需每2-3天打1次,每年約須施打156針。「生活重心就是打針,病友在時間上難以配合,也常因為害怕打針而中斷治療。」

「幸好目前有多種長效型第八凝血因子針劑,每年可減少34-83次注射,達到一樣的保護力。」張家堯說,根據臨床觀察,接受長效型凝血因子治療後,重度A型血友病病友的治療比率,從5成提升至9成,包含慢性關節、風濕性疼痛、運動耐受性、早晨僵硬症狀都獲得改善。他更提到,未來的理想目標,是幫助病友達到每年2-3次以下出血次數。

一歲半開始奮鬥 病友籲預防性治療

重度A型血友病病友林先生分享,從1歲半開始,「都是等到關節出現腫脹、痛不堪言時,才至急診室打針。」因此大學時開始接受預防性注射,而現在開始長效型凝血因子治療後,「少打針幫助很大,且感覺症狀舒緩許多,現在下班後,固定健走公園至少3圈都不是問題。」

林先生勉勵病友,雖然血友病是一輩子的疾病,仍要勇敢面對,及早進行規律預防性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