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點抑制二線標靶藥物 延長腎癌病患存活期

若有腎癌家族史 罹患機率高4

台灣罹患腎臟癌人數逐年增長,每10萬人中約有1人罹患腎臟癌,好發於60到65歲成年人,其中最常見的種類為腎細胞癌。腎癌危險因子包括抽菸、肥胖、高血壓、遺傳疾病等,若是有家族病史,更可能有高於常人4倍的疾病發生率。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蒲永孝理事長指出,大部分早期腎臟癌都沒有症狀,出現小便有血、肚子腫塊或是腰部疼痛等症狀時,其實大部分都已經是晚期腎癌的表現。腎臟癌可透過腹部或腎臟超音波發現,早期治療以開刀切除為主,若是晚期腎癌,就會以全身性治療、打針、藥物治療等,其中包括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

早期開刀治 晚期標靶是主流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蒲永孝理事長表示,早期病人開完刀後,絕大部分都能夠治癒,但也有復發可能,再度復發時,或許就已經是晚期腎癌,亦或是轉移性腎癌。這時,選擇多元的標靶藥物或是免疫治療就是後續的治療手段。

嶄新多靶點新藥 提供病患更多選擇

標靶藥物分為一線及二線,所謂一線是指從未接受過治療,首次用的藥物稱為一線用藥,若一線用藥治療成效不佳,或有難以承受副作用時,就會改換第二線藥物接續治療,大部分一、二線標靶藥物都有健保給付。近來,也有新型抑制多靶點癌細胞,有效控制腫瘤血管生成的二線標靶藥物上市,病患也因此有更多的治療選項,延長存活期並提高生活品質。

副作用疑慮? 停藥就恢復

蒲理事長說,標靶藥物常見副作用包括手、腳的發炎腫脹、破皮,或是血小板、血球的下降,也可能有肝臟的發炎情形,或肺部發炎造成喘的情形等等,但停藥後就能慢慢恢復,程度不算特別嚴重。

六旬司機驚現血尿 晚期發現難動刀

過去曾遇到一名典型的腎細胞癌病患,是65歲的計程車司機,5年前因血尿就醫發現罹癌,由於癌細胞已經移轉到肺部無法再開刀,因此開始依序以一二線的標靶藥物治療,雖暫時控制住,但當時仍因缺乏更廣泛的治療選擇,最後不敵癌細胞擴散而去世。

腎細胞癌治療選擇多元 生活品質更改善

近一兩年免疫治療興起,加上標靶藥物坐鎮,也有廠商持續推出多靶點抑制的新型二線藥物,腎細胞癌病患治療選擇變得更多元,病人生命可以獲得延長,生活品質也能有所改善。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蒲永孝與台北榮總暨陽明大學泌尿外科學系副教授張延驊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