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整合是劃世代發現 引領植牙世界60年
44年植牙成功見證者 堪稱植牙界的活歷史 
人工植牙是缺牙治療新觀念,
早在1952年,知名瑞典科學家、現代種植學之父- Per-Ingvar Brånemark教授發現骨整合現象~ 鈦金屬可以與人類的骨組織緊密結合,從而發明植體,為缺牙人士帶來福音。1965年,首次為一名牙齒已脫盡的病人裝配植入式假牙,至今四十多年後,雖然離開人世,該假牙仍然功能良好。1967年,第二位患者 Sven Johansson更用11支植體完成上、下顎全口重建,歷經44年、如今90歲高齡依然健康完好,已成為植牙界的活歷史。四十年多來,這種植牙方法不但有詳盡的臨床記錄,更精益求精、不斷研發,現今患者可以放心接受植牙,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隨著國人對口腔保健日益重視,台灣也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牙齒全口重建及植牙需求更甚以往,因此攸關手術成敗之一「牙科人工植體」已成為關鍵要素! 

吃得巧又好 一口好牙常保老當益壯 
人口老化已成全球趨勢!根據2012年行政院主計總處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已超過250萬人,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常保身體健康,就是兒孫最大福氣!臺大醫院牙科部副主任林立德醫師表示,銀髮族要保持身體健康不顯老,首要條件就是吃得巧又好,均衡攝取身體所需營養,並配合適當運動與正常作息,讓身體機能沒有負擔的自然運作!然而,牙齒的衰老,卻常常讓銀髮族們力不從心!因此,擁有一副好牙,才能自在品嚐美食、攝取豐富營養、落實身心健康。 

缺牙不補 健康虧很大 
缺牙不是病,因此容易被忽視,所以缺牙不補的情況在台灣十分普遍。林立德醫師指出,根據衛生署國健局調查,台灣65歲以上全口無牙率為21.5%,與新加坡、美國相近;台灣45歲以上有齒列人口(非全口無牙者) 五年累積缺牙率為35.9%,65歲以上缺牙率為47.2%,顯示隨年齡增加,缺牙率也快速增加,因老化造成之牙齒損壞與脫落,促使牙齒修復需求增加。 

常見缺牙原因多來自各種碰撞意外、嚴重齲齒及牙周病等,長期缺牙容易造成咀嚼功能退化、影響發音功能,甚至導致剩餘牙齒負擔過重、減短牙齒壽命。 
缺牙治療方式包括傳統式牙橋(固定假牙)、活動假牙與人工植牙等,活動假牙會長期壓迫口腔黏膜,造成黏膜破皮不舒適及齒槽骨吸收,而固定式假牙則需磨損缺牙區兩側健康牙齒,雖然價格較人工植牙便宜,且沒有活動假牙美觀及功能不佳、使用後需拆卸清洗的問題,但牙齦較易萎縮,也有細菌易入侵假牙縫隙造成二次蛀牙的困擾。
 

人工植牙是目前治療趨勢,將鈦合金植體植入齒槽骨,再裝上假牙,即使原本就可以製作固定假牙的人,如今可以不必犧牲兩側健康牙齒,就可有效重建微笑齒列;原本只能製作活動假牙的病人,有了人工牙根,就可以擁有固定假牙,享受高品質的生活。但骨質發育尚未完成之青少年、抽菸、吃檳榔、慢性疾病例如嚴重高血壓、心臟病、凝血功能不佳、糖尿病、癌症(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病人,傷口癒合會受影響)、嚴重骨質疏鬆症(骨頭密度不夠、無法承受咀嚼力量) 等,則不適用於此療程。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