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前後憂鬱症 情緒病史需留意

任何懷孕中的婦女都有憂鬱症的風險,精神科醫師指出,未婚或單親懷孕婦女所要承受的社會壓力大,建議多觀察身邊人懷孕期間的身心狀況,多陪伴關懷,適時協助就醫,預防憾事發生。

情緒病史 容易受刺激誘發病症

近日有未婚媽媽的男友,在她懷孕不久後就提分手,進而刺激媽媽情緒,導致傷害孩子的事件發生。身心科醫師陳恆生表示,原本已有家庭或婚姻問題、家族歷史有情緒病、之前有患過情緒病的歷史、思想負面的人、單親家庭和有生活壓力的人都是高危險群。

對於在懷孕期間及生產後所面對的經濟、家庭以及心理等等壓力,南投醫院身心科陳恆生醫師表示,都是誘發憂鬱、焦慮的重要因素。他提醒,生產前後的憂鬱症比想像的要普遍。任何懷孕中的婦女都有機會患上憂鬱症,其中特別是新移民。

產前產後 都可能憂鬱症

陳恆生醫師表示,生產前後憂鬱症的表現差異並不大,其主要的區別在於發生時間不同,產前憂鬱症一般發生在分娩前,而產後憂鬱症則在生產後4-6周內,主要的情緒表現包括是擔憂、焦慮、煩惱易怒,嚴重的時候還可能悲傷絕望到想自殺,甚至傷害嬰兒。

三至五成婦女產後感到沮喪 一成持續影響生活

由於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角色轉變、照顧嬰兒的挑戰和家庭等諸多問題,陳恆生醫師表示在產前後的一段時期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可能會較高。醫學研究指出,有大約30%至50%的媽媽在產後都有沮喪或情緒低落的情況,這通常在產後10天之內會慢慢舒緩和消失,但仍有10%的媽媽這些負面情緒並未得到舒緩而使得憂鬱的症狀更嚴重和廣泛,甚至影響媽媽的精神情緒狀態、日常家庭生活、工作表現、甚至與伴侶的關係和孩子的成長等。

醫師呼籲,當罹患憂鬱症時千萬不要自責或害怕,應主動告訴家人或諮詢醫生意見。治療方法包括暫時服用藥物以平衡體內情緒系統的腦部活動和心理諮商、治療以助調節及控制情緒。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