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生蠔貝類恐遭污染 避免生食保健康
南韓貝類污染事件受到國際矚目,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在6月15日正式建議當地業者、代理商,從南韓進口的蠔、蛤蜊、貽貝、扇貝等海鮮及相關製品,應該撤出美國市場。國內醫師強調,養殖在沿海的貝類確實容易遭受污染,應避免生食。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就病菌感染來說,貝類屬於較危險的食物,由於養殖或自然存活於沿海海域,很容易受到人類排放污水的影響,而受到病菌感染。

一般來說,排入海洋的污水中大都含有人類的排泄物,貝類生長其中,容易遭受到諾羅病毒、A型肝炎、沙門氏菌等腸胃道病菌的污染。 

美國衛生部門這次大動作地公布韓國沿海貝類不符合美國衛生標準,就是在貝類檢驗出具有高度傳染性的諾羅病毒,恐怕造成大規模的食物中毒事件。 

黃醫師表示,諾羅病毒為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病毒之一 ,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症狀為突發且持續性嘔吐、水瀉,伴隨腹痛、痙攣抽搐、噁心與輕微發燒等。  

一般來說,不適症狀將持續一天至三天。由於傳染力極強,不論成人或幼童都容易被感染。為了避免被傳染,應避免生食海鮮貝類及相關製品,並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

如果忍不住想吃生蠔及其他貝類,最好淺嚐即止,一餐最好只吃一顆,即使食物被污染,進入人體的病原菌還不算多。如果一口氣吃了一整盤,如果全被污染,抵抗力不足,勢必因此罹患腸胃炎,上吐下瀉,噁心發燒。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