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翁疝氣就醫 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國民健康署公告105年癌症登記年報,攝護腺癌不僅是癌症個案數增加最多的第三名,更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四名、死亡率中的第六名,在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中也位居第五名,死亡率更有第七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線腫瘤科醫師洪文欣指出,以55歲以上年齡層居多,分期多為2至3期,組織形態分佈以腺癌最多。

罕見攝護腺癌侵犯鼠蹊部 誤以為疝氣

臨床上,就曾有一名84歲男性,因雙側腹股溝疝氣,因此就醫治療,包括右側接受修補術,左側則進行疝氣修補術,但在左側切除的組織中,卻意外發現轉移性腺癌。

洪文欣醫師表示,患者經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後發現,數值高達40.37,且後續經病理切片,加上影像醫學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第四期。

非侵入性放療 老翁恢復良好

洪文欣醫師進一步說明,因考量病患年事已高,加上曾因冠心症放置過支架治療,麻醉風險高。因此改採以非侵入性的放射線治療,透過包括放射治療每週五次,為期40次,總劑量為80葛雷的療程,以及接受雄激素剝奪療法,搭配賀爾蒙藥物使用。

除了患者在放療期間,僅出現輕微腹瀉、裡急後重及照射患部皮膚發紅乾癢變黑等症狀,患者目前已順利完成療程,且症狀在放療結束後已逐漸消失。

攝護腺特異抗原 有效診斷攝護腺癌

不過,此個案因是攝護腺癌直接侵犯鼠蹊部,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因此容易誤判為疝氣。但一般而言,攝護腺癌容易侵犯儲精囊,淋巴擴散易在閉孔、內髂、外髂及薦前淋巴結等區,遠端轉移易攻擊骨頭,目前能透過具專一性及敏感度的攝護腺特異抗原,幫助有效診斷及追蹤攝護腺癌。

多專科醫療團隊 癌患完整醫療

治療上,包括根除性手術、經尿道內視鏡電刀攝護腺刮除手術、放射線治療、內分泌(荷爾蒙)治療、冷凍療法等方式,其中手術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在攝護腺癌治療中佔有重要角色,加上配合內分泌治療,能有效控制攝護腺癌。

洪文欣醫師提醒,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益,目前也由多專科不同領域醫療團隊,進行攝護腺癌療護,透過院內相關治療儀器,加上先進放放療技術,提供給癌患完整的醫療服務。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