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髖臼發育不全 婦人走路跛腳易跌倒

台中54歲吳女士因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導致髖部疼痛,近來更因長短腳越來越明顯,疼痛益形加劇。尤其她生性愛美,不想拿拐杖出門,無形中增加跌倒風險,不得不赴醫求救。

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 增加跌倒風險

該案例醫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副院長黃揆洲表示,吳女士幼年就有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但因當時醫療技術不發達,便無積極治療。使得成年後必須犧牲許多休閒活動,如原本想學瑜珈改善髖部疼痛,沒想到卻愈做愈嚴重。

此外,醫師曾囑咐需拿拐杖行走,但因愛美的吳女士認為「拄拐杖顯老」,所以寧願冒著跌倒的風險,也不願帶拐杖出門。經溝通後,患者同意接受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目前術後三個月,她已無須拿拐杖。

髖臼發育不良棘手 靠機器人輔助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不論在技術上或是關節材質上,已非常成熟。」黃揆洲指出,根據目前全球大規模統計,對於一般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十年存活率超過九成,術後十五年存活率也超過八成五;但是針對如吳女士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仍屬於棘手問題。

醫師解釋,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的患者,其解剖形狀與位置和正常人不同,同時也影響股骨近端前傾角,因此無法在術中找到正確的參考座標,較容易出現術後人工關節角度偏差,影響患者的預後。因此,需透過「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克服上述問題。

患者走路易跛腳 治療避免肌肉萎縮

「術前將患者下肢的電腦斷層掃描數據輸入電腦後,計算並模擬人工關節擺放的位置和角度,以機器手臂引導的方式,將人工關節擺放於正確且完美的位置。黃揆洲解釋,透過導航系統定位,醫師可以用較小的傷口看到關節全貌,對軟組織破壞較少,恢復時間也大幅縮短。

黃揆洲提醒,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的患者,走路會一跛一跛,下肢因不常使力,也會逐漸萎縮,且站立時臀部翹高、腹部往前挺,走路如鴨子一般,除了影響外觀,生活品質也受限。醫師建議患者積極治療,才能避免日後為髖臼磨損嚴重無法重建、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併發症所苦。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