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打擊乳癌! 術前藥物治療提升癌友生活品質

面對疾病危害,大眾多是緊張無助,若是提到癌症,更是情緒低落;儘管抗癌之路艱辛,但現今醫療進步,並非「不治之症」那樣可怕。其中,被視為女性最常見癌症的「乳癌」,若能及早發現且對症治療,早期患者的平均 5 年存活率可高達 9 成以上。根據美國癌症學會最近發表的「2018 全球癌症統計數據」顯示,在受評估的 185 個國家和 36 種癌症中,乳癌對女性朋友健康的威脅最大,是 154 個國家的女性最常見癌症;顯示出乳癌防治以及早期診治的重要。

開刀後還要吃藥? 預防微轉移相當重要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教研長暨乳房外科教授沈陳石銘表示,回顧乳癌治療的演進史,最早在 1882 年奠定了手術治療乳癌的地位,而後伴隨 X 光和放射治療術演進,除了將腫瘤進行割除外,射線治療和手術也成為局部治療的重要方法。但許多患者也納悶,為何手術後還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藥物力量共同協助 配套方式改善副作用

事實上,癌細胞並不會靜靜待在一處,因此即使將腫瘤切得很乾淨,還是可能發生肉眼看不到的「微轉移」;因此依照疾病種類搭配不同療法,如:賀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一併配合,藉由藥物力量,透過血液循環來達到系統性的治療和預防復發。

然而,賀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適用對象都不相同,需要在用藥決策前充分鑑別。沈陳石銘教授強調,應釐清「乳癌」不是單一種疾病,而是許多不同類型乳房惡性腫瘤的統稱;因此「對症下藥」極為重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劉良智補充說明,民眾不須過於擔心藥物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影響,針對現行的藥劑皆有配套方式因應,可以減緩患者的治療後的不適感,更能協助癌友維持日常生活機能,不受影響。

配合專屬治療計畫 積極面對抗癌路

另外,除了過去大眾理解術後才是抗癌藥物的使用時機,劉良智也補充,化療和標靶治療也適合當作術前的「新輔助治療」,有機會把腫瘤縮小,更能提升術後穩定狀況。他呼籲,無論是在術前或術後進行藥物的輔助治療,都需與醫師溝通,依據個人的病況和需求擬定專屬的治療計畫。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