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誤解膽固醇! 醫師教你分辨好壞

一般在醫院接受健康檢查時,大多都有「血脂肪」抽血檢查,常看到「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4項指標出現紅字,讓人看得霧煞煞!烏日林新醫院家庭醫學科古育瑄醫師表示,常遇到民眾拿著健檢報告詢問,分不清楚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其實只要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或低密度脂蛋白超過正常值,就代表您患有三高中的「高血脂」。

認識血脂肪的4大指標

古育瑄醫師說明,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頭號警訊,通常不會有不舒服徵狀。如果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過高,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造成硬化或血管阻塞。當發生感染、天氣溫度下降、情緒高漲時,恐怕會引發中風、心肌梗塞或猝死等緊急重病,危害生命。認識與控制膽固醇相當重要!血脂肪4大指標,包括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

1、總膽固醇/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含量。

2、三酸甘油酯/為中性脂肪,提供人體熱量。

3、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為血管清道夫,將血管管壁上沉積的壞膽固醇,運送至肝臟清除代謝,維持血管健康。

4、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是引起血管管壁變窄、硬化阻塞的危險因子。

讀懂您的血脂紅綠燈

總膽固醇(TC)正常值應小於 200 mg/dL,200~239 mg/dL 為警戒值,240 mg/dL 以上為危險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常值應小於 130 mg/dL,130~159 mg/dL 為警戒值,160 mg/dL 以上為危險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正常值應大於 40 mg/dL、女性 50 mg/dL,若男性小於 40 mg/dL 、女性小於 50mg/dL 即為警戒值,甚至危險值;三酸甘油酯(TG)正常值應小於 150  mg/dL,150~199 mg/dL 為警戒值,200 mg/dL 以上為危險值。

怎麼吃提升好膽固醇? 醫師解答3迷思

對於膽固醇、高血脂,民眾常有諸多疑問,像是不明白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實際影響,或只想以飲食、健康食品調理而不用藥,還有該怎麼提升自身好膽固醇值?古育瑄醫師針對最常見的3個迷思進行解答。

迷思1/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差在哪邊?

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可將血管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則將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帶回血管。當血管中囤積過多壞膽固醇,會開始引起血管管壁狹窄硬化,進而產生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等。建議要盡量提升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在血液中的濃度。


迷思2/高血脂一定要吃降血脂藥嗎?可否只靠飲食、健康食品降膽固醇?

發現高血脂的時候,可以檢視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減少油脂攝取量。食物烹調宜選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煮、滷等方式,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少用高湯、滷汁、肥肉、豬皮、雞皮、鴨皮等。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豬油、牛油、奶油等。少吃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糕餅、西點、速食食品等。除了飲食控制,也建議戒酒、戒菸、規律運動以及正常的生活型態。


迷思3好膽固醇太少了,該怎麼調整?

影響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因素分成 3 個層面:基因遺傳、運動、攝取優質油脂。無法改變天生基因,但可以適量運動,搭配好的飲食習慣來補充 ω−3 脂肪酸。例如家用油品方面,可選用魚油、海藻油、雞蛋黃油、魷魚油、磷蝦油、沙棘果油、亞麻籽油、車前葉藍薊油、南美印加果油、大麻籽油等含較多的 ω−3 脂肪酸。

每周 2 ~ 3 次適量攝取魚類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秋刀魚、鮭魚、鯖魚、鮪魚等。另外堅果內含豐富的天然油脂,不僅有助提升好膽固醇,保護血管健康,內含的膳食纖維亦可增加飽足感及促進排便。只是食用堅果時要注意是否有發霉情形,避免攝入黃麴毒素,造成中毒或致癌的可能性。並且盡量挑選無調味堅果,以免攝取更多熱量和鹽分。

古育瑄醫師表示,民眾在面對膽固醇超標該如何控制的問題,建議可直接向醫師詢問,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給予用藥建議與飲食指南,遠離高血脂對健康的威脅,才能夠健康保平安!(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