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腫痛久未癒 恐是半月板後角破裂

一名50餘歲女性日前因膝蓋痛就醫,治療後仍然疼痛跛行,轉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診,經檢查後發現是膝蓋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膝蓋缺少緩衝,上下樓梯、曲膝蹲下等動作不斷衝擊,導致膝蓋越來越痛。醫師提醒,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的症狀及初期X光檢查與退化性關節炎極為類似,若未對症下藥,延誤治療,最終恐須置換人工關節。

膝蓋運動啪一聲 恐是半月板破裂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吳家麟主任表示,許多民眾對於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相當陌生,半月板分為外側、內側,作為緩衝,吸收運動帶來的震盪,保護膝蓋。內側半月板一旦破裂,不再附著於軟骨並產生位移,無法發揮緩衝功能。破裂通常與退化有關,中年女性常見,多數先前沒有明顯創傷病史,或只是蹲下、上下樓梯時,膝關節過度彎曲,聽到「啪」一聲,關節馬上腫起來,短時間內無法行走,之後持續腫痛 。

症狀似退化性關節炎 易混淆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半月板後角破裂的臨床症狀及初步X光檢查和退化性關節炎很類似,常被當成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服藥、打針只能緩解症狀,不僅無法痊癒,也會惡化;吳家麟建議,若關節持續積水不消、疼痛、行走卡住或異音出現,最好及早就醫,核磁共振造影(MRI)是診斷的首選方式。若經確診,初期可採取保守治療,如休息、避免蹲跪、上下樓梯、止痛藥或膝關節護具,不過效果有限。

脛骨微創手術復原快 需多元評估

經脛骨骨隧道縫合手術屬微創手術,主要能恢復脛骨股骨接觸壓力和接觸面積,也由於隧道鑽孔提供從骨髓來的生長因子和幹細胞,可增強半月板癒合;研究指出,追蹤五年的臨床修補縫合效果良好。不過,吳家麟主任也發現,手術效果和組織損傷程度、年紀、BMI值相關,必須由醫師評估對象。

若病患小於70歲、活動量大或合併O型腿,較適合接受高位脛骨截骨手術,吳家麟指出,藉由力線的矯正,讓內側關節壓力減低,使關節軟骨得以增生,相較傳統全膝置換手術,安全性較高、關節靈活度提升,術後恢復期約兩個月,痊癒後進行中高強度運動也沒有問題。不論何種手術,吳家麟主任強調,術後復健是影響日後生活品質的關鍵,病患應多於日光下運動復健。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