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威脅
大腸直腸癌好發族群若有遺傳因素約40多歲,其他約80%則約60歲上下。大腸直腸癌分為大腸癌及直腸癌,男性比例皆比女性高,這是男女先天基因有關。

大部分人發現患病時皆為第三期,為潛在高復發族群。大腸直腸癌早期篩檢才能及早發現第一期、第二期腸癌,若至已出現血便、腫塊或體重減輕症狀,大部分都已是第三、四期患者。目前健保有給付特定年齡民眾,進行糞便潛血反應篩檢,可及早發現與治療。

一般潛血反應是透過顯微鏡發現,無法使用肉眼辨識,且有潛血反應也不一定表示一定罹患腸癌,需再進行大腸鏡檢查。無痛大腸鏡針對個人體質各異,少數人可能會有過敏風險。

國內癌症排名中,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為第一名,死亡率約為前三名。腸癌發生是多發性原因,其中包含飲食習慣,必須了解飲食對於腸癌有一定影響,無需刻意避免吃內類,均衡飲食才能預防癌症發生。大腸息肉通常會依據數量及大小評估後進行切除,年長者也會容易發生,不一並代表容易患有腸癌。

大腸直腸癌主要治療方式為開刀為主,屬於標準方法。第一至三期已切除為主,第四期則視情況,可能會以誘導性化學治療,再進行開刀。第一期會以開刀切除治療,加以輔助性化療;第二期則分為高風險第二期、無高風險第二期,會於開刀後輔助性化療,可減少7%~15%復發機會;第四期腸癌為遠端轉移,會以肝臟肺臟轉移優先,因此若透過專科治療,也可能有兩成至兩成五的治癒率。

治療預後情況以五年存活率來說,第一期約為95%,第二期與第三期分為A、B、C各三期,第二期晚期會比第三期早期預後更差。第二期晚期與第三期晚期各約為50%~60%,第四期則較低約10%。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