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腹痛加便祕 小心大腸憩室炎
有一名45歲張先生,平時常把炸類食物當三餐,很少吃水果、蔬菜,長期有便秘症狀,因為下腹疼痛就醫,檢查發現罹患大腸憩室炎。大腸憩室是突出大腸腸壁外的囊狀構造,西方工業化國家是發生率較高的區域,開發中國家則較為少見,推測原因可能是飲食中缺少纖維質所導致。國人的飲食習慣漸漸西化,主要食物有高油脂、低纖維的傾向,加上內視鏡與影像診斷的進步,被診斷出大腸憩室症的人數正逐年增加中。
 
據統計,40歲以上約有5%的人有大腸憩室;但是當年齡到達85歲時,幾乎65%的人都有大腸憩室。男女性別間差異不大,但發生率有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的趨勢。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蔡安順醫師指出,多數患有的大腸憩室的患者(85%)是無症狀的,只有少數患有大腸憩室症的患者會有症狀,其中消化道出血與大腸憩室炎最為常見。平常容易發生的症狀還包括間歇性腹痛、腹脹、過度排氣,或者排便習慣不規則,發生憩室炎時會出現腹部劇烈疼痛、發冷、發燒和噁心等症狀。嚴重的大腸憩室炎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蔡醫師說,腹部電腦斷層是大腸憩室炎急性期最準確也最安全的診斷工具。另外,應避免在大腸憩室炎的急性期執行下消化道大腸鋇劑攝影與大腸鏡檢,因為,會大大增加大腸憩室炎的膿瘍破到腹腔的機率,建議在大腸憩室炎治療六周後再予以施行,目的是為了了解大腸憩室炎發生的範圍與排除其它疾病。

蔡醫師呼籲,大腸憩室的形成與年齡老化直接相關,長期便祕更會加劇大腸憩室的形成與增加大腸憩室炎的發生。建議多多攝取高纖維食物、減少高油脂食物、充足的水份攝取、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便祕的發生,進而預防大腸憩室炎的發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