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如何動? 心臟科醫師大推這項運動

運動風氣盛行,許多研究都指出,每周運動要達到「333」的標準,也就是每周運動至少3天、每次運動時間要超過30分鐘、心跳要達到130下,運動好處相當多,不僅能增加抵抗力、強壯肌肉、強壯骨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相關疾病,同時也能使憂鬱退散;過往總認為心臟病人應少動、多休息,避免使心臟負擔過大,但罹患心臟疾病的病人真的不能運動嗎?而哪些運動方式又較適合呢?

心臟病運動應謹慎 有氧運動最適合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若是罹患心臟疾病的病人,在運動時應比一般人更加謹慎。對於心臟疾病的病人,除了要有比健康者更充分的暖身,一般會建議以擺動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有氧體操、快走、慢跑、游泳等,而且運動的速度和強度宜循序漸進;至於像是舉重、核心運動等鍛鍊肌力型的運動,則較不適合,因在進行肌力運動時,血壓很可能跟著急速上升,而發生危險;若非得要做肌力運動,最好先有專業教練在旁指導,以策安全。

高血壓還是能運動 這些小細節需留意

若為高血壓的病人,不宜運動嗎?葉宏一副院長強調,不論是第一期高血壓、第二期高血壓,罹患高血壓的病人都是可以運動的,但首先要將血壓控制穩定,再搭配適當運動,不僅可以讓血管舒張,促進血液循環,甚至可以達到降血壓的效果。

葉宏一副院長提到,運動前應確實做好暖身,而若在夏日運動,清晨或黃昏都是運動的最佳時機,因這兩個時段氣溫較涼爽,心臟功能較不容易因高溫而負荷增加;另外,若是從戶外進入室內運動,也應注意溫差,避免心臟和血管一時之間適應不了。

預防心臟疾病 從日常生活調整開始

對於預防心臟疾病,葉宏一副院長建議,除了規律運動外,平時飲食也應多吃蔬果,且避免太油、太鹹的食物,保持清淡飲食原則;此外,戒除菸、避免過度飲酒等不良習慣、讓身心放鬆,加上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這些方式都能杜絕心血管疾病找上身。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