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養成:3階段+3重點

文/陳萱蘋

從孩子的言行舉止及待人處事就可以看出是否受到大人的妥善管教。然而,這些好習慣並非一蹴可幾的!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認為,習慣養成會經過3階段,從1、2歲就應該培養孩子3大類的好習慣!

好習慣養成的3階段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認為,好習慣是經過教養之後內化成人格而來的,而人格就是即便沒有外在因素(如:爸媽碎念、他人眼光)還是依照原本習慣行事。想要孩子有好習慣,爸媽就得從小教養孩子。

然而,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從「無律」、「他律」到「自律」。

Stage1、無律期

從剛出生的小寶寶到1、2歲的孩子,都還不懂得規矩。只要他不高興,想哭就會放聲大哭;肚子餓了,就要立馬喝奶、吃東西來配合需求,完全不會在意現在是幾點、自己身於何處或身旁有哪些人.

Stage2、他律期

當孩子聽得懂大人的言語、有自己的主見,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也就是差不多1~2歲階段,就可以經由他人的管教,讓孩子進入「他律期」。他律期的時間很長,大約是從1~2歲到接近成人的這一段時間。而中間的過程,當孩子建立觀念之後,每一個習慣會逐漸地從「他律期」轉變為下一個階段的「自律期」。

Stage3、自律期

孩子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經過「他律期」逐漸瞭解規矩並遵守規則,因而培養習慣,最終不需要他人教導,這些習慣變成內化成人格,也就是「自律」。

孩子應該有的3大類好習慣

爸媽應該要培養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呢?澤爸認為,管教孩子的目的只希望做到三件事情,而這三件事情正是與習慣有關。

Type1、懂得為自己負責

為自己負責的好習慣包含:(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扣除可能會有危險的煮飯、放熱水,爸媽一定要盯著之外,像是刷牙、洗臉、如廁、換衣等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動自發地完成;(2)收拾: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自己拿出來的衣服要放回去;(3)做家事:從孩子上幼兒園,最晚4、5歲,就要洗碗、洗便當盒,於大掃除之際做能力所及的家務(如:擦桌子);(4)承擔後果:打翻水杯要拿抹布擦拭乾淨、弄亂的玩具櫃要整理成原樣,這些後果全都要自行承擔。

爸媽該怎麼做?

設下界線,告知後果,溫柔堅持!

如何讓孩子養成對於自己負責的好習慣?澤爸說,這一定要透過爸媽的管教,倘若爸媽不管孩子,孩子也不會在乎這些事情,因此,爸媽必須設下界限,告知孩子有關連的後果,最後還要溫柔的堅持!

以最常發生的收玩具來舉例,爸媽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一定要自己收玩具,設下界限──最晚吃晚餐前要收好,並告知如果時間到玩具還沒有收,這些玩具就會被爸媽暫時收起來,於界線之前,提醒孩子2次(最多3次)。

如果時間到了,玩具還是沒有收起來,爸媽就要說到做到,不管孩子怎麼哭鬧,堅持暫時保管玩具,別忘了好好地跟孩子說「這個玩具是你的,我會還你,但你要懂得自己收玩具,我才會還你。」

做家事也是一樣,倘若孩子不洗便當盒,提醒了1、2次,晚餐時間到了還是沒有清洗,爸媽可以拿面紙稍微擦拭便當盒,用這個有點髒髒的餐具幫孩子盛飯,然後,最後提醒「再不洗,我要裝便當囉」。澤爸建議,爸媽可以找到不影響孩子健康,但可以讓孩子有感覺的後果來提醒孩子。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8年2月號。https://goo.gl/ueSLVm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