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風險預測新指標 C肝患者也受用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台北報導】根據統計,台灣B、C型肝患者佔總人口數的15%~20%,將近有342萬人是罹患肝炎的高危險族群,自1984年起,國健局開始實施新生兒的B型肝炎預防接種,所以27歲以下的民眾,帶原率已下降到1%左右。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培哲表示,近年來台灣積極推動B、C肝成人篩檢,以及健保給付慢性B型、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下,肝癌發生率已經明顯下降。

反觀C型肝炎因無疫苗可預防,所引發的肝癌致死率不僅逐年攀升,更是B肝的1.6倍,顯示C肝即將超越B肝嚴重威脅台灣民眾的健康!其中,女性肝癌死亡患者54%為C肝所引起,較男性更高出2倍。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在2010年,發表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模式,可經由B型肝炎帶原者的性別、年齡、家族史、是否酗酒、肝功能指數、B肝病毒e抗原、B肝病毒量的高低、B肝病毒的基因型、表面抗原血清濃度等九項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來準確推估B型肝炎患者在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目前在亞太地區已將此模式納入預防檢測項目,準確度高達八成。

陳建仁院士更特別針對C肝患者,建立了C型肝炎適用的指標,因為B肝病毒跟C肝病毒完全不同,要跟B肝完全獨立使用的,包含了年齡、肝功能指數、病毒RNA濃度、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以及是否有肝硬化,這五項指標也是本次會議中,在亞太地區發表的新內容。

陳培哲強調肝癌治療依照病人罹病不同期別選擇個人化治療,找出有效的用藥,對患者才有幫助,進而減低社會醫療成本。肝病防治是全民健康的問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阻斷感染及早期診斷治療,才能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