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高風險聽損兒 延誤治療

新生兒的聽力,在語言的「聽」、「說」發展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為讓聽損兒把握黃金治療期,2012年3月起,政府全面補助出生3個月內的新生兒聽力篩檢,然而,5年來卻有2000多名篩檢未過者、未接受進一步治療,未來恐面臨包括語言在內,極大的學習障礙。

國外文獻顯示,新生兒先天性單、雙側聽障發生率約千分之3~4,而我國自5年前全面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至今共有97萬6487人完成篩檢,除了首年篩檢率僅89.4%,近4年篩檢率都落在97~98%。

一旦篩檢未過,家長便應帶孩童到國健署指定的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的確診;5年來,共有1萬多名嬰兒未通過篩檢,其中8012人接受進一步複診,結果有3500人確診定聽損兒,比率高達43%。

然而,進一步觀察發現,未通過初次篩檢者,竟有超過22%、計2289名孩童沒被帶去接受進一步確診和治療,推算當中有近990人為聽損兒,且5年下來,共有4萬149人連初篩都沒篩,以千分之4的聽損發生率來換算,聽損兒數量約有160人,兩者相加後,等於有超過1100多個未接受妥善治療的聽損兒,散布在台灣各個角落。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說,聲音到腦部第一站是「聽得到」,新生兒一旦減少聲音的刺激,就不只是「聽不聽得到」的問題,將連帶影響大腦的語言區、情緒區。聽損若未及早治療,除了影響語言的聽和說,更會造成整體學習上的障礙,讓學習進度落後同齡層。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施靜儀指出,目前正對外徵求「新生兒聽力篩檢及確診聽損療育成效評估計畫」,分析包括篩檢政策實施前和實施後、相關的成效評價與探討,提出具體改進建議。

施靜儀說,孩童在出生24小時之後至出院前,便應進行聽力篩檢,未過者,要在3個月內到特約醫療院所進行確診,並在6個月內開始矯正,包括配戴助聽器、開刀植入人工電子耳等。

施靜儀強調,家長不應有「沒那麼嚴重」、「大了就會好」的錯誤觀念,除了一定要做聽力篩檢,一旦沒通過,更務必要接受進一步的確診和治療。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204000318-260114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