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的濕性黃斑部病變 是失明的導火線

一名72歲有白內障病史的伯伯近半年來發現視力模糊不清,自認為老化現象而不以為意,直到某日發現中心視野扭曲,進一步就醫檢查證實罹患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血管內皮增生因子抑制劑治療獲得改善。醫師提醒,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依據有無新生血管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若放任不處理,恐造成永久視力缺損。

乾性、濕性如何分辨?

收治該病例的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蔡佳穎進一步說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依據視網膜新生血管有無,分為乾性及濕性兩種,有新生血管的為濕性。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人雖然沒有黃斑部新生血管,一般而言對於視力的影響比濕性小,但其依舊有黃斑部物質沉積及視網膜色素細胞層退化,若進一步出現「地圖樣萎縮」,則會嚴重影響視力。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人有黃斑部新生血管生成,由於這些新生血管不是正常血管,容易出現出血、滲漏,當病人出現黃斑部出血、水腫時,會使其視力下降。

一般而言,較輕微的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十年內變成嚴重黃斑部病變(包含上述所提及的濕性及有地圖樣萎縮之乾性黃斑部病變)的比例為1-7%。然而,如果黃斑部病變已經是中高風險者,十年內有一半以上發展成嚴重的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及嚴重程度,需要請眼科醫師仔細檢查後評估。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老人失明主因

蔡佳穎醫師指出,黃斑部是眼睛負責中心視力的重要部位,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會因為地圖樣萎縮,或是新生血管造成的黃斑部出血、水腫、疤痕,造成中心視力嚴重受損。根據國外統計,65歲以上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75歲以上每4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黃斑部病變在已發展國家中,成為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除了年紀以外,吸菸、肥胖、心血管疾病和黃斑部病變家族史等,也都屬於罹病的高危險因子。

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不能拖

蔡佳穎醫師提醒,目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法,最主要是血管內皮增生因子抑制劑眼內注射,但若患者未及時診斷治療,出血處結痂後往往視力預後不佳。民眾平日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進行自我檢測,測驗時,如果發現方格表中心附近線條出現扭曲、形狀與大小不一致,或中心視野出現黑影時,可能黃斑部已經出現異常,應盡速就醫,請眼科醫師進行進一步檢查與評估。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