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媽咪票選5名!

文/陳萱蘋

諮詢/格瑞思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林淵渟、聯合心理諮商所新竹分院心理師  吳昱德

只要不合他的意,就會生氣暴走;做任何事都要按照自己想法去做;一直動來動去,一刻不得閒;這個怕、那個也怕,什麼都不敢嘗試…易怒、頑固、好動、膽小…等性格,您家的寶寶是否也如此呢?

13歲寶寶讓媽媽擔心的性格前五名

日前(2017年9月7~13日)由上千位媽咪網路填寫問卷投票1~3歲寶寶讓媽媽擔心的性格前五名結果出爐了──第一名是令近三成媽咪困擾的是「不合他的意就生氣」,第二、三名分別是「想要就是要的頑固」、「遇到不如意就哭泣」。面對這樣性格的寶寶,媽咪應該如何回應呢?下文將從媽咪提出的真實情境,再由兩位心理師提供專業建議!

1名、不合他的意就生氣(27.9%)

2名、想要就是要的頑固(22.5%)

3名、遇到不如意就哭泣(16.3%)

4名、一刻不得閒的好動(13.4%)

5名、什麼都不做的依賴(6.4%)

與生俱來的氣質V.S.後天養成的性格

「氣質」與「性格」乍聽之下似乎有些相像,兩者都是討論人如何感覺與思考。格瑞思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林淵渟指出,每個人的氣質與性格有其穩定性,且通常是不太一樣的。

氣質代表著較多的先天遺傳基因成份,屬於較為生物性的天生傾向。林淵渟心理師指出,一般來說,不會想要改變天生的氣質,但氣質的行為表現是可以根據教養而調整的。根據照顧者對於寶寶氣質給予不同的回應,能協助寶寶養成較合宜的情緒與行為表現習慣。

後天環境影響性格發展

性格則是部份的先天傾向再加上後天的教養或文化價值觀帶來的最後結果,可以簡單看成個體社會性的部分,猶如行動的習慣。聯合心理諮商所新竹分院心理師吳昱德表示,「性格(character)」的英文是來自於希臘文,而背後的意義是「雕刻」,也就是說後天的影響力較大,包含寶寶所處的生活環境、家庭給予的氛圍及教養方式。

年紀小改變可能性越大

人家常說「3歲定終身」,在幼兒階段塑造的性格,到了長大就很難改變了嗎?吳昱德心理師表示,從腦神經科學來看,大腦當然是可被塑造的,但想要改變0~3歲這段時間所形成的性格基調,是較為不易的!原因在於孩子的大腦神經元發育在3歲前大致上已完成八成左右。

林淵渟心理師則補充說明,年紀越小,改變的可能性越大,否則當孩子年紀越大,已經面對與累積太多的複雜心理(如:與爸媽、權威的關係)想要改變自然是困難一些,但也不是說3歲就已注定、不能改變了,只是得花長一點的時間、難度也增加。

1名、不合他的意就生氣

一開門就是要出去,如果不能出去孩子就生氣;出門在外,只要不合孩子的意,會生氣地站在原地不走;大人一定要配合孩子想做的事,否則他就會生氣尖叫;只要跟孩子提到否定字詞,他就會扁起小嘴、臉露出不悅…

教養重點:

●理解與同理孩子的情緒,但仍然堅持界線。

●在確定安全的情況之下,讓孩子冷靜情緒。

●等待情緒平復之後,再與孩子溝通與討論。

●爸媽保持平靜,切勿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7年11月號。

https://goo.gl/UUHYZx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