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胖嘟嘟最可愛?解析5大必知觀念

文/Angela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 陳德慶

傳統觀念寶寶就是要胖嘟嘟才可愛,隨著嬰幼兒營養過剩,導致越來越多肥胖案例,甚至誘發三高等併發症,不少專家大聲疾呼「脂肪細胞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消失」,應及早建立嬰幼童正確飲食習慣,預防惱人肥胖問題勝於治療。

「阿嬤看妳變瘦了,是不是沒按時吃飯?」「小孩就是要胖嘟嘟才可愛,有胃口是好事,幹嘛限制那麼多?」嬰幼兒的體重問題常成為兩代照顧者間的摩擦引爆點,事實上,胖寶寶除了可愛萌度百分百外,其實隱藏不少危機因子。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德慶整理歸納下列5大必知原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快來檢視你的照顧觀念是否落伍了。

必知觀念1:參考BMI 大人孩童標準不同

首先,針對肥胖寶寶的定義,根據國民健康署發佈「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網址https://obesity.hpa.gov.tw/TC/BMIproposal.aspx),以1歲男寶寶為例,BMI值介於14.8~18.3屬正常範圍,大於18.3則過重,超過19.2就是肥胖。

「嬰幼兒的BMI值標準與成人不同,不同年齡、性別也有不同標準。」陳德慶醫師提醒,脂肪細胞一旦形成就不容易再消失,飲食習慣多是從小養成,已有研究證實「肥胖嬰兒長大後依然肥胖的機率較高」,也會帶來許多長期和慢性問題,隨著嬰幼兒年紀漸長,症狀會越來越多。

必知觀念2:脂肪變熱量 肥胖抽高本錢

針對坊間有「寶寶小時候胖一點,將來才有抽高本錢」說法,陳德慶醫師直言:「把將來要用的營養存起來的概念,雖無科學研究證實有用或沒用,但單從邏輯上來說就行不通,畢竟兒童長高除了需要熱量,也需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胖寶寶身上多的只有脂肪,將來只能變成熱量,無法提供其它營養素。」

陳德慶醫師提醒,多餘的脂肪若無刻意減掉,反而會跟著小孩一輩子,變成是傷害。從臨床上觀察,肥胖兒童小時候的確長得較高大,但成年後卻比預期身高來得矮,由此可見,胖小孩只是長得快,並不代表會長得高。換言之,這種「暫時性的高大」是騙人的,想要長高只要營養均衡且足夠即可,過多的熱量反而不利於長高。

必知觀念3:恐影響情緒 誘發生理性併發症

胖小孩衍生問題多,最常見的是被同學嘲笑、言語霸凌,出現憂鬱、暴躁等情緒問題,嚴重時恐引發社交障礙或拒絕上學。此外,也易有O型腿、扁平足、股骨頭生長板滑脫,容易骨折、性早熟影響身高發展,以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疾病。

值得留意的是,肥胖使人暴露在許多疾病風險中,胖小孩和胖大人一樣都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脂肪肝、膽結石等問題的高危險群。陳德慶醫師表示,一般人認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是中年人才會有慢性病,但其實很多肥胖兒童在青春期,甚至更早就已出現這些問題;因此,千萬不能以為小孩子胖沒關係。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7年11月號。

https://goo.gl/qSmd2C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