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耳中風?

聽不見鬧鐘響、接電話時聽不到對方講話……,不要以為你耳背,而是要小心耳朵中風。

「你說什麼?等一下,我換另一邊耳朵!」室內設計師小王不論是打電話或當面講話時,都有這種困擾。 

小王今年30歲,初踏入室內裝潢設計的行業,常要熬夜趕稿,工作壓力大,睡眠狀況和品質都不穩定,某天接起電話時,發現幾乎聽不見對方講話。耳鳴同時伴隨而來,讓小王白天工作無法專心,晚上無法入眠,隔天上班時,當然瞌睡連連。小王受不了這樣的惡性循環,求診於耳鼻喉科醫師後,才知道這叫做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 

另一位計程車司機阿廖,是右耳發生突發性耳聾,乘客上車時,他得整個人轉向後座,才能用左耳聽到乘客告訴他要去哪。 

耳中風的高危險群 是社會中堅及家庭支柱  

臨床上發現,有愈來愈多30~50歲青壯年族群出現突發性耳聾的狀況,而且為數不少。以新光醫院耳鼻喉科為例,一個月就有30多名突發性耳聾病患,平均每天都有一人以上。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力博宏說,屬於青壯年族群的病人,有一些共同的生活型態或特質,多數人因工作壓力而操勞、時常熬夜,或生活中發生重大事件而帶來心理壓力。 

許多女性還得在工作和家庭兩頭燒,曾經有位媽媽帶小孩累到突然喪失聽力。 

如果遇到有親人過世或是生病住院、需要照顧,通常又是家庭支柱需要負責處理和商討決策,在生理和心理雙重壓力下,突發性耳聾很容易就在這時候找上門。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幸美指出,很多大老闆或業務人員要像空中飛人一樣,一個月內可能有一半時間都在搭飛機趕場,身體撐不了多久,就突然聽不見了。 

哈佛研究 壓力為病因  

耳中風的發生很難確認病因,因為內耳的構造非常特別,外部包覆著厚厚的骨質,不能直接觀察,也無法透過影像檢查或病理組織切片確認。因此,醫界只能依病人發病前的健康狀況推測病因,包含早期的血管阻塞,及後來提出的病毒感染以及內耳膜破裂。

直到200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針對死亡病人耳朵部位的病理解剖分析,提出壓力反應假設,正好解釋病人發病前,面臨生活及工作壓力的處境。 

血管阻塞:有些人是因為天氣突然轉變,導致供應內耳血管的血液循環不足,引發聽力障礙。 

病毒感染:約有四成病患在突發性耳聾前有感冒症狀,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內耳發炎,導致聽力受損。 

內耳膜破裂:因外傷或外力造成耳膜出血、穿孔或破裂,讓聽力受損。 

壓力反應:當工作及生活型態讓細胞感受到壓力,身體會藉由神經內分泌系統誘發發炎反應,因而引起突發性耳聾。 

避免永久性耳聾,把握3~7天黃金治療期  

吳幸美建議,黃金治療期為發病後一週,最好能在3天內。一位50歲大樓管理員單側突發性耳聾,高達110~120分貝的音量他才聽得到,但他竟然以為只是耳鳴,拖延半個多月才就醫,治療後,聽力只恢復到能聽見90分貝音量的程度,距離正常聽力能夠聽到小於25分貝的聲音,還差很多。 

治療突發性耳聾以類固醇為主,分為口服、靜脈注射及耳內注射三種方式。 

●口服類固醇-適合無法配合住院治療的病人,以病人體重計算劑量,療程5~7天。 

●靜脈注射-需要住院治療5~7天,可搭配血液循環促進劑一起治療,優點是能讓病人在醫院好好休養。 

●耳內注射-是近幾年發展的投藥方式,將類固醇注射進入中耳腔,藥效直接作用於患部,療效最好,又可避免類固醇全身性治療的禁忌症和副作用。 

近幾年,醫界也開始嘗試以高壓氧治療,提高內耳組織的含氧量和血氧濃度。不過,目前並沒有研究能證明高壓氧的治療效果,也沒有標準療程,且為自費項目。 

是否需要接受高壓氧治療,須與主治醫師討論,並考量療效、副作用和費用等問題。 

耳中風的人 腦中風機會大嗎?  

耳中風會否增加日後腦中風的機會,目前醫界意見仍然紛歧。

台北醫學大學一項研究指出,曾發生突發性耳聾的人五年內發生腦中風的機會是13%,若與對照組相比,腦中風機會是正常人的1.64倍,此研究成果已在2008年發表於《腦中風》期刊。 

但台北榮總耳科主任蕭安穗建議,只要把握黃金治療期,並定期追蹤,病人不必過度擔憂,因為北榮研究發現,突發性耳聾患者5年內發生腦中風機會僅3.2%,8年則為4.9%,而且這些發生腦中風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 

耳中風的發生與生活型態有關,因此,住院治療就是要好好休養,讓身體儘早康復。但有些住院治療的大老闆,連在病房都要上網收發E-mail、隨時掌握業務狀況,甚至有人還把部屬叫來病房開會,這是醫生最不鼓勵的行為。 

預防耳中風,生活形態「三好一少」  

如果要避免發生突發性耳聾,力博宏建議,根本之道是改變生活型態: 

●吃得好: 健康均衡的飲食就是對待身體最好的方法,應避免三餐不定時、不定量。 

●睡得好: 睡眠品質不好或睡眠時間不穩定,會給身體帶來負擔,適當的睡眠、作息正常,能讓身體充分休息,維持良好精神狀態。 

●心情好: 保持心情愉快,面對問題和壓力的調適能力也會比較好。 

●壓力少: 雖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仍要注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狀態,隨時調適和休息。 

如何判斷聽力損失程度?  

一般人的正常聽力能夠聽到小於25分貝的聲音,如果是超過60分貝的音量才能聽得到,代表聽力受損程度為中重度。一般說話的音量約在30~40分貝間,在吵雜環境中,大聲講話的音量約60分貝,而捷運行進間的音量約90~100分貝。 

醫師如何評估預後好壞?  

突發性耳聾的預後好壞與聽覺損失程度有關,因為突發性耳聾並非全聾,如果發病時聽覺損失程度輕的人,仍可有不錯的預後。 

預後較差的人,大多有下列五項因素之一: 

1.發病時,聽力損失程度超過80分貝的患者。 

2.雙側耳朵都發生突發性耳聾的人。 

3.發生突發性耳聾前後,伴隨著眩暈症狀的人。 

4.年紀大的人。 

5.再度發生突發性耳聾的人,但復發機會僅1%。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5138&page=1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