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對談 專訪敘事治療大師 吉兒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與大師對談 專訪敘事治療大師 吉兒

在敘事中解構 重寫生命故事

這麼多年下來,《魅麗雜誌》專訪的國際大師將近八十位,每一位受訪者都像極了哲學家。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師最大的共通點是:對人不帶批判,對經歷過的掙扎與痛苦總是充滿耐心,同時對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更是充滿好奇。敘事治療師可謂之最,他們口中描述的故事,聽起來都如此扣人心弦,同時溫暖人心。

敘事治療的目標之一,是支持人們用全新的語言去描述自己曾走過的生命道路,同時藉此展開人生不同的可能性。我們都知道語言具有強大的驅策力。一個好的傾聽者更能幫助人們,重新賦予與過往經驗完全不同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敘事治療」為後現代主義的產物,後現代非常著重「人跟人如何看待事情」,還有「人跟人之間如何對話」。治療師不再扮演解決問題或位居高位的專家角色,也不再把標準套在規則模式上,要案主接受一定程序的治療。現在更像是個支持者,陪他一起展開新的對話。

它將人與問題分開來看,案主盡可能說出事件對自己的影響,以及自己跟過往事件糾結的情感與情緒。敘事治療幫助案主理解自己不等於問題,問題也代表自己。過程幫助案主鬆動腦海裡固執的聲音,化解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信念。在治療師的幫助下重新選擇自己要走的方向,使故事有新的斬獲。

人在沒有其他的助力下,很難跳脫自己設下的固定模式,除了自己可以做一些努力,更需要外在環境的配合與鼓舞。今天的受訪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說起她的頭銜洋洋灑灑,但是坐在她身邊,感覺就像住在隔壁的一位好姐妹。接下來我們就來聽聽她怎麼敘述她自己的故事。

從敘事中 看見自己的故事

賴佩霞:什麼是敘事治療?

吉兒:許多事情都可以稱為敘事治療。人們敘述自己的故事,在事情的表象之下,其實就是他們的生命體驗。諮商師不斷探問他們,什麼是對他們產生意義的事情,這些可以成為他們的生命故事。敘事治療沒有傳統心理學所認定的心理問題,這是敘事治療的獨特性,引導人們想到自己的經驗,評價哪些對他們是有幫助的,以及問題是什麼。

賴佩霞:敘事治療與傳統心理治療的不同,是否就是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以不同的方式處理?

吉兒:敘事治療考慮到面對不同的情況,所需要採取的手段,向案主詢問重建的可能性,而把問題與個人分開,實務上所採用的方式就像在整理信件。在敘事治療中,心理師比較像合作者、案主談話的對象,在執業上與傳統心理治療師不同。

幾年前我帶領個人成長課程,在這個小團體中,每個人要從過去的人生中拾取一些記憶,在自己的記憶上工作。結果我發現到一件共通點,人們會一再回到相同的記憶。

賴佩霞:我也有這樣的發現,人們總是說著同樣的故事,輪番播放著同樣的記憶。

吉兒:當我學習敘事治療之後,對這個現象有不同的思考。案主來接受諮商時,訴說他們的故事,他們也向朋友說著同樣的故事,在沖澡時也向自己說著同樣的故事。他們來到我的面前,還是想著要如何告訴我這個故事。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驚奇的現象,在每天的生活中有這麼多事情發生,但是人們只會留下對某些特定事情的記憶。

在敘事治療中,對案主提問,讓他們一再敘述自己各種不同的人生經驗。敘事治療的基本概念是去經驗那些固定記憶以外的事情,因為它們存在著不同的意義與選擇。

看見卡住的位置 就有機會解開

賴佩霞:人們固著的記憶大都是負面的感受、情緒、經驗、觀念,以及 別人的意見與批評,即便經過二十、三十年,這些都還是被牢牢地記住。所以,你進行心理治療的方式就是一直向案主提問,讓他們想起各種不同的經驗嗎?

吉兒:以不同的方式去經歷,會對事件產生完全不同的意義。舉例來說,一些夫妻的婚姻生活並不快樂,來找我諮商。他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不同,經常爭吵。我就和他們一起探索問題。如果他們提到在婚姻關係中感覺不公平,我們就去看,他們彼此做了什麼才會感覺不公平。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1期/10月號】

更多精彩文章,請上魅麗FB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