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紫外線增強 切記做好防曬措施
5月5日是24節氣「立夏」,時序入夏,紫外線也逐漸增強。 環保署統計發現,每年從5月起,紫外線測值開始攀升,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天過量。到了7月紫外線最強,每三天就有兩天過量。民眾外出時,應做好防曬措施。

如何做好防曬?環保署監資處處長朱雨其提供了幾則小秘訣。天天留意紫外線指數UVI預報。記得沙灘和山上都可能造成傷害。避免使用太陽燈及人工曝曬室。                    
 
另外,採用適當物理性防護措施,如衣服、帽子、遮陽傘及陽眼鏡等。持續塗抹適當的防曬油。「避」為上策,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在烈日下活動。                         
 
環保署歷年監測資料顯示,紫外線指數達過量級以上(UVI≧8)多發生於5月至8月,尤其以每天中午前後2小時期間紫外線最強。如在中午前後至戶外出,應做好防護措施。
 
朱雨其強調,通常太陽輻射強度於中午期間最強,紫外線指數出現過量級以上的時間多發生在中午前後2小時,其中12時出現的比例達48%最高。                                 
 
目前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站中,有19站設有紫外線監測儀,通常每年5月份起,紫外線測值開始攀升。5月份紫外線指數達過量級(UVI≧8)以上比例平均達56%,其中達危險級(UVI≧11)占15%;7月份時紫外線最強,過量級以上比例最高達72%,其中危險級占30%。
 
就空間分布來看,紫外線達過量級以上的地區,以東部地區(宜蘭、花蓮、台東)最高,南部地區(台南、高雄、屏東)其次,而以北部地區(基隆、台北、桃園、新竹)最低。
 
一般來說,紫外線指數如在8~10,屬過量級,至戶外曝曬陽光,如超過20分鐘,皮膚就會受傷。11以上為危險級,曝曬陽光15分鐘以上,皮膚就會疼痛。                        
 
不管是過量級、危險級,外出時,應全副武裝,戴帽子、撐陽傘,塗上防曬液,加上太陽眼鏡,盡量處於陰涼處,以及穿上長袖衣物,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最好不外出。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