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世界結核病日 防疫動起來 規律服藥九成可復原

根據衛生署統計,結核病是台灣最嚴重的傳染病,去年大約有1萬2千名新患者。3/24是世界結核病日,台灣結核病醫學會理事長蘇維鈞表示,結核病占所有傳染病通報數的七成,死亡率更是其它傳染病的五倍,但許多人都沒有警覺。結核病並非無藥可醫,只要規律服藥,九成以上患者都可治癒。抗結核治療大多為聯合治療(俗稱雞尾酒療法),而服藥依從性差是結核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傳統治療採用多重藥物聯合使用,服藥顆數多,最多曾有患者一天得吃上15顆藥,很多患者會減藥或停藥,導致感染多重抗藥性肺結核,增加防疫困難。世界衛生組織自1994年起即推薦使用抗結核藥物固定劑量複方製劑(fixed-dose combination,FDC)進行抗結核治療。複方製劑可簡化治療,大幅提高病人依從性,減少抗藥產生,便於藥物輸運,降低治療失敗率。

台灣結核病醫學會理事長蘇維鈞表示,結核病是一個很難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病症,不像SARS、流感等傳染病,5-7天就發病,可較精準掌握感染者,結核病的潛伏期長,最長甚至可達十年,感染後通常不會立即發生結核病之症狀,但細菌卻可存在體內伺機發病,所以臨床上結核病的群聚感染,都是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陸續發病。

蘇維鈞表示,結核病治療有兩大困難,第一是患者不治療,這是一個「被污名化」的疾病,他們不想承認自己感染肺結核,病患怕會遭到歧視,擔心會失去家人、朋友或工作,第二是患者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會自行減藥或中斷治療,目前結核病患平均需服用6個月藥物,體重正常者最多需要每天吃11顆藥物,體重過重者甚至要吃到15顆,連續吃一段時間下來,就會感到想嘔吐而中斷治療。我國現行使用的複方製劑在處方配比(規格)及服用劑量上較不理想,未符合WHO推薦的FDC標準化的規格及服用劑量。今年國內即將上市的四合一複方藥物,考慮了藥物的有效劑量和毒性劑量範圍,按公斤體重給藥,確保服藥劑量在有效的安全範圍內並滿足規格要求,料將可達到不錯的治療成效。

蘇維鈞理事長指出,由於結核病潛伏期較長,感染初期不易發覺,常導致延誤診斷。例如近期發生的北部某大學群聚事件,在半年到一年內陸續有8人染病,即是典型的例子。蘇維鈞理事長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多利用「七分篩檢法」自我檢測,降低罹患結核病風險。「七分篩檢法」是指:咳嗽兩週(2分)、咳嗽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等症狀,這些情形如果合計達5分以上,民眾就應該立即就醫檢查。若確診為結核病,只要患者能依規定服藥,就可以順利完成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