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發生比例高 病友成立協會分享抗癌經驗
中央健保局公佈最新統計,2009年台灣大腸直腸癌為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每年的死亡人數超過四千五百人,也就是平均約每3-4小時就有一人因此而死亡,同時也是台灣成年人發生率最高的疾病,由此可見此腸癌對國人的威脅不容小覷。


國人無篩檢觀念 錯失治療良機
其實如能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治癒率很高,但國人因缺乏定期篩檢的相關概念,因此往往錯過治癒的黃金時機。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大腸直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通常到後期患者才會感到身體不適,但這時癌細胞已擴散,因此較難治癒。雖然疾病初期會有糞便帶血的現象,但這時候很難用肉眼辨識,必須要透過糞便潛血檢驗才能發現,一般民眾都是在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部不適、嘔吐、糞便明顯帶血、體重減輕,才會意識到身體出狀況,而錯失治療良機。
 
多學科總合治療與個人化治療新趨勢
腸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對於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可綜合以上幾種方式,採取多學科總合治療,透過各種治療方式交互使用,提昇疾病的治療效果。
 
除此之外,搭配最新的個人化治療觀念,個人化治療是依據個人癌細胞的變化、基因與身體狀況,找出最適合的方式,其中KRAS基因檢測與大腸直腸癌有很大的關係,約有40%的大腸直腸癌病患KRAS基因產生突變,醫師可依據KRAS基因檢測結果來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避免延誤治療時間與金錢的浪費。
 
台灣第一個腸癌病友專屬團體
有鑑於台灣腸癌患者愈來愈多,但卻沒有一個專屬的腸癌病友團體,因此,在王輝明理事長號召了下,成立台灣第一個以大腸直腸癌病友為出發點的病友協會-『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此協會提供病友、家屬與一般民眾正確的疾病相關資訊,同時希望藉此平台讓彼此相互交流,王輝明說,希望在協會的努力下,除了能降低台灣大腸直腸癌的罹患率外,更能進一步減少因腸癌而死亡的人數。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