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四十年罹大腸癌
早在40年前,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即呈現陽性反應,但在大學擔任教職的陳先生卻不以為意,認為這只是一般痔瘡。日前上廁所,突然大量出血。家人緊急將他送至急診室,檢查發現,他罹患了第四期大腸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大多數腸癌病人是可以早期發現切除,但仍有二成至二成五病人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另外,在二、三期的病人中,約三分之一疾病惡化,癌細胞轉移至其他部位,或是復發。
 
之所以這麼多患者無法早期發現,癥結在於國人對於大腸直腸癌的認知不足。以陳先生為例,他屬於高知識份子,但在長達40年中,卻沒有認真思考過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陽性所代表的意義。
 
王輝明指出,在急診室診治陳先生時,光是以指診方式,就能直接觸碰到腫瘤。腫瘤體積相當大,已經有六公分,幾乎阻塞住直腸,影響排便功能,這也是造成他大量失血的原因。
 
在治療方面,陳先生屬於大腸癌第四期,且轉移到肝臟,而且肝轉移無法切除,但經過中榮多科團隊會診,使用化學標靶治療將肝轉移癌縮小,再切除部分肝臟後,而幸運撿回一條命。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蔣鋒帆說指出,大腸直腸癌共分四期。第一期侷限在黏膜或肌肉層,第二期穿出肌肉層,無淋巴轉移,第三期已轉移至淋巴腺,第四期則已轉移至其他器官。五年存活率分別為98%,80%,65%與10%。
 
早期病患以手術切除為主,如屬於高轉移風險患者,則建議加上輔助性化學治療。要是已轉移至其他器官,則需考慮採用全身系統性化學治療。如果療效好,先將腫瘤縮小,再配合治癒性手術切除轉移病灶,以肝臟轉移為例,五年存活率
可達五成。
 
根據台中榮總近幾年統計,腸癌肝轉移無法切除的病患,經由個人化標靶治療後,腫瘤的反應率可達到九成,其中64%的肝轉移因而得以切除,切除後三年存活率提升至55%。
 
許多病患一聽到癌症到了末期,癌細胞又轉移至其他器官,都悲觀地以為沒得救了。對此,王輝明強調,「千萬不能放棄」。以往無法切除的腸癌肝轉移患者幾乎無法長期存活,但在台中榮總,長期存活率高達五成以上。
 
國內大腸癌患者越來越多,現已位居首位。王輝明指出,民眾應該定期接受腸道健康檢查,藉此提高早期腫瘤的檢出率。平常少吃致癌物,不碰燒烤類、高油高熱量食物,且要多吃蔬果、青菜,才能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威脅。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