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孩子信賴與安全感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請給孩子信賴與安全感

給孩子信賴與安全感「現實原則」與「享樂原則」,兩種方法都是必要的。就拿中學生氣到忘我,把學校玻璃打破的狀況來說,斥責當然是必要的。「不可以做那樣的事!」「要是有人受傷怎麼辦!」「這是得賠償的!」可能會被訓導處老師大罵一頓,像這樣基於現實原則的指導是必要的。

但如果是有能力的老師,不會光罵人就結束了吧。可能借助學校輔導顧問之力,也可能跟導師聊一聊。或是在嚴厲地斥責學生之後,和他一起整理碎掉的玻璃,用比較安穩的語氣,開始和他聊聊。「你是怎麼了?你不是會做這種事的學生啊?發生什麼事情了嗎?跟老師說說看,讓老師幫你出一份力!」對應一個受傷憤怒、有攻擊性的少年,嚴格的「現實原則」、溫柔的「享樂原則」,兩種方法都是必要的。

我曾經在學校輔導的場合,發揮過我的能力。從教室傳來老師駭人的怒罵聲,這少年做了相當壞的事情吧。老師從教室出來後,交棒給身為學校輔導顧問的我,說:「剛剛狠狠地罵了他一頓!接下來就麻煩您了!」這個學生從昨天做了錯事後就被導師罵、被父母罵、被訓導主任罵,我對著被罵了半天了的他說:「這樣一直被罵,很累吧。」我絕不是要把他做的壞事含糊、曖昧地處理掉,一定要讓他好好反省。但是他因為我說的話,開始告訴我在班上被孤立的痛苦。這是在家庭裡有「連結職責」的母親與有「切割職責」的父親該做的工作吧。

對跌倒的孩子來說,跑上前幫忙他、緊抱他的母親,努力讓他站起來的父親,這兩者都是需要的。因為信賴母親會好好地安慰孩子,父親就可以嚴格地管教;另一方面,因為相信父親會嚴格地管教,所以母親可以讓孩子撒撒嬌吧。

日本曾有用金屬棒殺人、在大家心裡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一九八○年十一月,神奈川縣,一個準備第二次重考的二十歲補習班學生,用金屬棒殺害雙親。他的父親畢業於東京大學,哥哥畢業於早稻田大學,都在一流企業裡工作。

加害者青年也畢業於有名的中學,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早稻田大學附屬高中,但也到其他的知名高中就讀。但他在大學入學考試時失敗了,不管是應屆入學考試,還是重考第一年時的入學考試,不管是一流大學還是中等大學,沒有被任何一間學校錄取。他準備第二次重考,成績也沒有變好。

某一天,他擅自用父親的提款卡領錢出來、擅自喝了父親的威士忌。極度憤怒的父親對著兒子怒吼:「你這個笨蛋!大學進不了就算了,這麼做是怎麼一回事?家裡可容不下你這樣的小偷!你這個垃圾!給我滾出去!」而一直以來溫柔守護他的母親,當天偏偏就深深地嘆了口氣說:「你真的是很沒用啊!」他承受父親說出來的話,覺得不出去不行了。母親的態度則成了關鍵的一擊。嚴格父親與溫柔母親的平衡崩解,那晚,他用金屬棒朝著熟睡父母的頭部使勁地打下去。以現實來說,他不能一直當個重考生,未經同意使用別人的提款卡也不是可以放過的問題。他雙親對他的斥責,也不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方式。

但是對於在心理層面已經被逼到牆角的他來說,那是把他從最後希望推落絕望的一席話。

本文節錄:【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一書 https://goo.gl/p1fsZw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無差別殺人、隨機殺人的加害者犯案後大都說了這句話,令人莫名憤怒又莫名害怕。本書以2008年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加害人為首章,由加害人曾經講過的話及親弟弟敘述家庭的狀況為基礎,點出各種看似普通,卻可能潛藏的家庭問題。

「無意的舉動或者一句話可能就會傷人」,這句話大家一定都同意,但是到底具體來說是哪句話是哪個動作影響了對方,我們卻很難說個明白。一個人會走到想要「無差別殺人」這樣的地步,到底歷經哪些事情?

第一章,以作者的敘述為底,用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並建議我們適當的應對方式。第二章,從「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這句話分析,其實背後隱藏著欠缺他人關愛的原因,希望有人來關心。這種自立性的不足從何而來?由父母應有的角色及個人主義社會中你我應有的角色來分析及建議。第三章,談現代社會普遍的網路依存症可能的威脅。第四章,談大量殺人的心理,及可能有的各種精神問題或精神障礙。第五章,分析發現大多加害者的轉變,從與父母、朋友的關係不好開始,而其根源在於負面意識過強,容易陷入自暴自棄的情境。第六章、終章,介紹如何對應這樣容易陷入負面偏激心理的人。除了身為父母的人應該學習如何應對,社會應該有什麼樣的組織去架構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支援在十字路口徘徊的青少年們。

作者雖為心理學者,但內容卻不艱澀,以許多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簡單小事為例,詳細的分析,使讀者瞭解精神疾病不是什麼特殊的事情,有時只是想法偏激,而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或周遭,所以沒有必要標籤化。

遇到情緒低落或者看起來有些不一樣的人,要試圖溝通,改變他們偏激的想法,幫助他們克服可能是一時的極端妄想、臆測,重新回到這個社會。

看似豐饒的社會,潛藏許多讓青少年迷失及沮喪的黑洞。傳達生命的寶貴、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才是解決及瞭解無差別殺人的第一步,也是本書的主旨所在。

作者簡介

碓井真史

心理學博士,現任新潟大學臨床心理學研究所教授。日本文部科學省心理輔導師(SC, School Psychologist)。專長為社會心理學,特別是犯罪心理學、自殺預防等。

更多【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介紹: https://goo.gl/p1fsZw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