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攜手傳統治療 最新癌症治療雙拍檔

一直以來,只要說到癌症,幾乎所有人就是聯想到「不治之症」四個字。癌症也的確是國人近年來的死因第一位,幾乎每四個國人就有一個死於癌症。以往的治療,除了手術外,就是傳統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過去二十年來,標靶藥物的積極研發也讓癌症的治療更添生力軍。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恢復攻擊癌細胞

在免疫機制正常運作的狀態下,人類的身體會將外來物如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判定為「異物」,而稱作T細胞的免疫細胞則會展開攻擊這些異物。但是人體免疫系統有所謂的免疫檢查點蛋白,扮演「踩煞車」的作用,避免身體對抗細菌、病毒等,發生過度的免疫反應,避免除了攻擊異常細胞外,而傷及人體的正常細胞。

腫瘤細胞可強占這些免疫檢查點蛋白,利用它們壓抑人的免疫反應,降低免疫系統作戰能力。目前研發中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非常的多,然而台灣目前已經上市且廣泛使用的為殺手T淋巴細胞變性4(cytotoxic T-lymphocyte protein 4,以下簡稱CTLA-4)抗體以及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death protein 1,以下簡稱PD-1)抗體;這種抗體可以打破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握手言和的約定,讓T細胞恢復功能去攻擊腫瘤細胞。

原來是免疫細胞被「同化」助癌

一般都知道,人體體內的免疫系統可以抵抗外來的病毒、細菌及寄生蟲,而癌症的產生與免疫力息息相關,但是究竟為何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殺死癌細胞一直是科學界想要解決的一大謎題。過去科學界主要努力的方法包括想辦法增強免疫力或是想辦法訓練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辨識癌細胞,然而近幾年科學家才發現,原來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不能殺死癌症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夠強或是無法辨識癌細胞,而是因為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私下偷偷與癌細胞握手言和了。

透過免疫治療 臨床看的到療效 

雖然免疫治療看起來會是未來癌症治療的主力,然而也不是全然都是優點而無缺點。首先以副作用來看,免疫治療不是沒有副作用,但是相較之下常常是發生得較晚,而且與引發自身免疫相關,如腹瀉、內分泌系統失常及間質性肺炎等等。相較於傳統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如掉髮、噁心嘔吐、身體虛弱及血球低下等常常是立即性的,而且讓病人的生活品質低下。

目前臨床上運用最廣泛的有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頭頸癌以及泌尿癌。然而實際上,目前進行中的臨床試驗初步報告看來,幾乎所有的腫瘤都可以看到療效。

免疫治療有限制 非人人都可以 

其次是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免疫治療,比方說以肺癌為例,有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以下簡稱EGFR)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以下簡稱ALK)突變的病人,其主力治療仍應以標靶治療為主,而非免疫治療,又比方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或是需要長期使用大量類固醇的病人,也不適合使用免疫療法。最後,目前免疫治療仍是相當昂貴的治療,健保也尚未給付,對大部分病人來說仍是一大負擔。

目前的臨床試驗已經朝向免疫治療合併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是多種免疫治療合併在一起的方向前進,另外,找尋精準的腫瘤標記來優化個人化治療也是未來研究的主軸之一。在免疫治療這個生力軍加入癌症治療後,相信接下來的十年,癌症的治療會突飛猛進,治癒癌症也將不會再是個空的口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