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早知變肝癌 何不正視B型肝炎?

【肝炎報導】

 

肝病是台灣的國病,當中又以慢性B型肝炎感染最為嚴重。自1984年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注射後,年輕族群的帶原率已下降許多,但根據統計仍有15~20%的成年人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多數肝病沒有症狀,加上民眾對肝炎的認知不足,錯過治療的黃金期,以致惡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在臨床上,許多病人在肝癌末期才知道自已為B型肝炎帶原者,但為時已晚,導致家庭悲劇以及社會損失。

過去十幾年來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有極大的進步,目前已經有多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及長效型干擾素可以治療慢性B性肝炎。雙和醫院消化系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醫師會根據病毒量高低、肝臟發炎指數、是否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及年紀等指標來評估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干擾素治療的優點在於療程固定、不會產生抗藥性,缺點為必須每周注射,且有發燒、倦怠等副作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優點在於服用方便、幾乎沒有副作用,缺點則是需長期服藥和抗藥性問題。

吳立偉強調,如果患者病毒量較低、肝臟發炎指數較高、沒有或只有輕微肝硬化、身體狀況較佳,可以考慮長效型干擾素治療。反之,第一線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例如貝樂克(Entecavir)或惠立妥(Tenofovir)有很好的病毒抑制能力及很低的抗藥性,是很好的治療選擇。臨床上許多肝硬化的病人,經抗病毒藥物治療後,黃疸指數及肝臟發炎指數明顯改善,肝硬化的併發症,如腹水、肝昏迷也顯著減少。

雖然B型肝炎治療選擇已進步許多,但治療效果的好壞是必須靠患者恆心。許多患者看到肝功能指數改善後,以為肝炎已經治好了,便停止服藥,此種狀況會導致肝炎復發,也讓好不容易達到的治療成效付諸流水,甚至轉變為肝衰竭或肝癌。醫師呼籲慢性B型肝炎患者應遵照醫生指示,切勿自行停藥,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喝酒不吃油炸物,多運動多吃新鮮蔬果。唯有如此,才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的風險,遠離肝病的威脅。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