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教導學科內容,而是「透過」學科教導

不是教導學科內容,而是「透過」學科教導

某一天,我在車站月臺上等待電車進站。沒多久,電車來了。門一開,就有個小學生立刻插進隊伍裡,打算搶先進入車廂。我不假思索地擋住了他的去路,像根柱子似的站在那裡。

那孩子瞪著我看,在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被擋住後,才放棄插隊、走到隊伍後方依序等待上車。

阿德勒認為,培養「社會意識」就是教育的目標。所謂的社會意識,簡單來說就是「對他人抱持關心」,但事實上,說人類是種只關心自己的動物一點也不為過。

於是阿德勒表示,教師的工作不是教導孩子學習某個學科,而是要透過學科教導孩子們某些事情。至於要透過學科教導什麼,其實就是教導社會意識。所以就算孩子很會讀書,但如果完全不顧慮他人、認為只要自己好就行的話,那便是教育的失敗。

一開始提到的那個小學生看起來是要去補習班上課的樣子;也許是因為習題沒寫完,所以非搶到位子坐下來寫也說不定。然而即使他有一套不插隊不行的原因或說法,這種只想到自己、擺明全世界都繞著自己轉動的姿態還是不行的,不論成績有多好都一樣。

阿德勒建議:

擅長念書的孩子應該協助其他的孩子學習。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讀完就好了,哪有閒功夫管別人怎麼樣」,或是「如果教會了別人,自己反而虧大了」等等;但事實上,幫助他人學習反而可讓自己所學更扎實。如果孩子具備拿到好成績的能力,我希望他們不是只將能力用在自己身上,而是能對他人有所助益。

認為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孩子,當他成績表現變得不怎麼樣的時候,不是在那個節骨眼放棄努力,就是會為了給自己留下「(我只是不想念書而已,)只要我肯用功,一定可以拿到好成績」的可能性而拒絕努力。

的確,有時候就算拚命用功,成績也不見得能如自己所期待的有長足進步。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依然不認為「只要讓孩子專注於學習就好」是理想的辦法。能在與學習沒有直接關連的事情上具有貢獻感的孩子,會覺得付出貢獻的自己是有價值的。

阿德勒表示,若能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就會擁有面對自己課題的勇氣。若不在學習方面,而是藉由其他行動對其他人有所貢獻,並覺得自己有價值的話,便能具備處理學習方面問題的勇氣。

父母絕對不能打擊孩子的勇氣,也不能說些羞辱孩子的話,更不能斥責他。認定「只要罵罵孩子,就能刺激他進步」的人很多,但挨罵之後,孩子反而會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結果更讓他不願試著面對念書這項挑戰。

本文摘自《讓孩子成長的阿德勒名言》第二章 書念得好的孩子,書念不好的孩子

更多《讓孩子成長的阿德勒名言》介紹:https://goo.gl/3DsSSa

 

◆教育的目標是「自立」,若無法協助孩子自立,將來頭痛的還是父母自己!

◆面對求學階段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協助他們學習?阿德勒說,不斥責、不稱讚、不用理想替孩子扣分!

◆孩子為何總是唱反調?阿德勒說,所有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親子之間也一樣!別期待一腳踩進孩子的課題後,還希望孩子能找他們商量。

◆《被討厭的勇氣》暢銷作家岸見一郎,用阿德勒的超譯名言幫助你擺脫焦慮、丟掉憤怒、讓你與孩子的關係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一個能感受到「自己受父母信任」的孩子,才是幸福的。

32句直入父母心的關鍵提醒,為孩子構築真正的幸福人生!

為了怕孩子吃苦,父母總忍不住想插手幫忙,但要不就是讓孩子變得什麼都不做,要不就是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

阿德勒說:不可以斥責,也不可以稱讚;要課題分離,並如實看待對方本來的樣子。

但是……孩子不懂事、歷練少,父母該怎麼幫?

■ 在孩子尚未開口求助前,不要插手。

■ 不用上對下的視角看孩子,建立可坦率討論問題的關係。

■ 不說傷害孩子人格的話,並以敬意對待他。

考試在即,孩子仍不肯念書,父母該怎麼辦?

■ 不打擾,是父母最大的溫柔。

■ 別用「考上好學校,以後就輕鬆了」當誘餌!

■ 不說「只要你用功,一定可以考高分」,而說「我知道你努力過了」!

■ 聚焦於孩子的長處,不用「理想」替現實中的孩子扣分。

本書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用32句超譯名言,幫助父母擺脫焦慮、丟掉憤怒,不但能協助孩子成長,還能構築更好的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居於京都。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除了專攻哲學(西洋古代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外,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並成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的諮商師與顧問。

自從撰寫暢銷世界各國、堪稱阿德勒心理學的新經典著作《被討厭的勇氣》後,便如同阿德勒生前所做的一樣,為了使世界更臻良善,花費許多精力在日本及海外與許多「年輕人」對話、進行諮商。著作包括《被討厭的勇氣》等多部阿德勒心理學作品。

更多《讓孩子成長的阿德勒名言》介紹:https://goo.gl/3DsSSa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