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治腸癌 看體質給藥

【台灣時報】繼肺癌之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昨天表示,大腸直腸癌病患也能藉由檢測基因訂做抗癌療程。院方表示,這種癌症「智療」趨勢,可望提升療效,延長壽命,減少不必要錯誤嘗試。


大腸癌轉移肝臟的沈先生、大腸癌轉移肺臟的陳先生分別在5年前、2年前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等到腫瘤縮小後再開刀切除,術後追蹤迄今未再復發或轉移。負責診治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事後檢測發現,2人某些基因對特定藥物反應良好,發揮最大的藥效。

北醫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昨天指出,當年醫療團隊是憑經驗法則給藥,療效不佳就換藥,如今再遇到沈先生、陳先生這類無法先開刀切除的晚期腸癌病人,可以事先檢測大腸直腸癌相關的9種代謝及修補基因,治療計畫將更有把握。

北醫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舉例說明,KRAS基因突變的大腸直腸癌病人,對於標靶藥物爾必得舒的療效欠佳,患者不必白花錢和金錢;TS代謝基因為低表現量、ERCC1及XPD的修補基因都為野生型的患者,對5-氟尿嘧啶加上伊立替康的化療藥,療效反應好。

魏柏立進一步指出,2009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證實,KRAS基因檢測能夠預測標靶治療在大腸直腸癌的效果,65%大腸直腸癌患者腫瘤內的KRAS基因未突變,使用標靶藥物阻斷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對療效有很大的幫助。

戴承正認為,5年前大腸癌晚期且合併轉移患者的5年存活率低於一成,先以標靶搭配化療使腫瘤變小後再以手術切除,當時是先進突破的治療觀念。如今標靶加化療使腫瘤縮小再開刀的治療方式,普遍運用在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上,5年存活率提高至3成以上。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