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腔疼痛竟是晚期肺癌轉移 不可逆標靶增加患者治療信心

全球最多人罹患的癌症-肺癌,每年奪走約160萬人的寶貴生命,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肺癌患者人數每年約新增1萬人次。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種,90%為非小細胞肺癌,且約有七成在確診時已為晚期肺癌,也因此肺癌死亡率高出其他癌症的20%。近年研究發現EGFR基因突變為肺腺癌的治療關鍵因子,此基因突變以亞洲人最為常見,佔全台肺癌病例約30%。 

肺癌晚期治療著重個人化綜合規劃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李建德醫師說明,肺癌治療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傳統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肺腺癌治療前會先進行EGFR檢測,也依照其患者年齡、體力與生活型態做多方面考量,為其設計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對於首次治療成效失望而放棄持續治療,可能原因之一是未於診斷後第一階段治療服用抑制腫瘤成效反應較良好的標靶藥物,可見第一線用藥的治療效果是影響患者後續治療信心的關鍵因素。

第一線治療首重腫瘤惡化抑制 增加持續治療信心

根據歐洲腫瘤醫學會所發表的全球第一個非小細胞肺癌進行兩種標靶治療研究「LUX-Lung 7」指出,相較第一代標靶藥物,第一線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EGFR突變肺癌,能進一步降低27%腫瘤惡化或死亡風險,療效大幅超越第一代標靶藥;若持續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效果2年為第一代標靶藥物的2倍。據此,李建德醫師指出,第一線用藥若能有良好的治療反應,除藥物能直接打擊癌細胞,更能為後續治療的漫漫長路帶來信心。

骨盆腔疼痛竟是晚期肺癌轉移 不可逆標靶讓生命延續

李建德醫師感嘆去年有位年僅37歲的鄭先生(匿名),由於誤認骨盆腔疼痛是因工作久坐引發而忽視,直到疼痛難耐才至醫院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測出骨頭病變,隨即進行切片檢查,發現為肺腺癌轉移所致,面對晚期肺癌的噩耗,對於育有一歲幼子的他,所期望的就是透過治療讓生命延續,爭取更多與家人的相處時光。

透過胸腔科進行基因檢測後,確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鄭先生與醫療團隊溝通後,決定第一時間即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做為治療選擇,不但享有健保給付,腫瘤抑制惡化反應良好,讓張先生更有信心持續治療,即便期間出現輕微皮疹與腹瀉的副作用,透過輔助藥物都已獲得改善。

定期健康檢查及早查出病灶

李建德醫師呼籲,當身體發出疼痛警訊時,應多加提防注意,此外多數癌症初期皆無明顯症狀,建議民眾可定期至醫院安排健康檢查,針對肺癌高危險族群,亦可自費進行高解析電腦斷層掃描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