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肌少症 可從4項日常生活中察覺

全球肌肉骨骼健康聯盟統計,全球超過五億人罹患骨骼肌肉疾病,包含骨質疏鬆、肌肉衰弱、和關節炎,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特別呼籲:骨鬆、肌少、關節炎不應被視為老年化的必然後果。老年人一跌倒,輕者跌倒手臂骨折,重者扭傷或搬重物即骨折,嚴重甚至下半身癱瘓,或者因跌倒撞擊到頭部導致顱內出血致死。特別是近來幾起知名人士失足跌倒受傷、死亡的消息引發關注,「骨鬆肌少症」一詞也興起討論。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提醒,男性65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或停經後,當日常生活出現以下四個徵兆,如身高縮水超過三公分;走路緩慢如老牛拖慢車;手臂無力濕毛巾擰不乾;蹲下後腳軟站不起等,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骨鬆肌少症」的高危險群。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與台塑關係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塑企業暨信託創辦人:王永在),自今年(2017)開始於全省各社區舉辦「強保老」檢測活動,包含四大檢測:骨密度檢測、肌肉質量檢查、關節炎篩檢及肌肉衰弱評估,以優化台灣老人骨骼肌肉關節健康為目標。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表示,骨鬆肌少症常發生在年紀較長者,因骨骼、肌肉、和關節隨年齡增長,會產生自然老化現象,骨質變得越來越不緻密,且肌肉量與肌力減少,關節軟骨退化。患者常會有駝背、脊椎或關節變形,身體無法自由的向前彎,手腳無力使行動力受到限制等。而老人家體力較差,平衡感也不好,最容易發生跌倒就骨折,且多半發生在髖部骨折居多。

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榮福醫師提及,由於骨鬆肌少症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通常到了經常性骨折,以及嚴重的彎腰駝背,才驚覺它的存在。建議民眾可從以下四項日常生活中察覺:一、「老縮水」:當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可能與骨質疏鬆引起脊椎壓迫性骨折,造成駝背,身高變矮。二、「牛步化」:走路緩慢如老牛拖車或過馬路時速度變慢,紅綠燈變燈後,斑馬線還走不過半,代表肌力衰弱。三、「蒟蒻臂」:手無力,濕的毛巾使出洪荒之力都擰不乾,代表手臂的肌肉質量變少,造成肌力衰弱。四、「腳骨軟」:深蹲後起不來,或站立有困難、容易軟腳,表示腿部的肌群力量衰弱或關節炎。

陳芳萍醫師表示,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今年更以優化肌肉骨骼健康為目標,與台塑關係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塑企業暨信託創辦人:王永在)合作,即於全省各社區巡迴舉辦「強保老」檢測活動,適逢母親節,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呼籲子女陪同父母親進行骨密肌力關節機能檢查,以創造台灣的活躍人生。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