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老年患者 眼部後玻璃體易剝離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 

玻璃體是指眼球內占據水晶體之後空間的物質,在出生時緊貼視網膜,阮綜合醫院眼科主任林憲忠表示「後玻璃體剝離」指的是玻璃體與視網膜的最內層產生分離,當玻璃體液化之液體從玻璃體中央進入玻璃體後空腔,這過程可能使玻璃體表面從視網膜之內限膜上剝離下來,臨床上,當病患小於五十歲時,發生率低於10%;但在七十歲以上則約63%。在近視患者中更常見,平均比正視或遠視患者提早十年發生。

隨著時間的變化,玻璃體可能產生皺縮、液化性空泡等退化現象,而有剝離情況,這通常是一種突發事件,當發生時病人可能感覺出現飛蚊症或出現閃光,其中又以飛蚊症最常見,當玻璃體剝離進行時,原本附著在視網膜上的玻璃體會拉離視網膜,但因視網膜上並無感受疼痛的神經纖維,所以病患並不會覺得疼痛,但玻璃體拉扯視網膜時可能對視網膜產生異常刺激,而產生閃光。

此外,若玻璃體拉扯的力量過大時,可能將視網膜拉出一個裂孔,此時若液化之玻璃體進入裂孔下方之空間時,即可能產生視網膜剝離。若拉扯到視網膜上的血管時,即可能產生玻璃體出血。

當產生急性後玻璃體剝離症狀(例突然出現閃光、飛蚊症大量增加)時,約有15%會伴隨著產生視網膜裂孔,然而,若後玻璃體剝離伴隨玻璃體出血時,產生視網膜裂孔的比例就會高達50%~70%。

當一般民眾出現急性玻璃體剝離症狀時,應至眼科醫師處作詳細眼底檢查,並排除是否有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剝離。即使初次檢查正常,一般會建議於3~4週後再作一次視網膜檢查。(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