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聯繫較快樂 從「好久不見」拉近關係
你有多久沒主動聯繫想念的人了?那個人又是誰呢?44.3%的兒童青少年心中都有很想念或覺得重要但沒有聯繫的人,想聯繫的對象以「朋友、同學」比例最高,其次為「直屬親人」(如父母、祖父母)、「課業/技藝指導者」(如班導師、教練、補習班老師等),每當想起那位想念或重要的人,三分一的受訪者覺得「快樂」。董氏基金會進行全國首度「兒童青少年聯繫與情緒相關現況調查」,於今年二月進行,以國小五年級∼國中九年級學生為對象,回收有效問卷共 2,502 份。
 
多主動聯繫 快樂越多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從調查中發現,61.7%的受訪者「超過一年以上」沒有跟想念者聯繫,理由以「環境因素(換學校/班級、搬家)」最多,其次為「課業或個人因素」、「溝通的工具」、「個性」影響。
 
用問候語拉近雙方關係
進一步分析,無論是在想起想念的人感覺及當對方主動聯繫自己時,「常常」主動聯繫者,覺得快樂開心的比例皆高於「很少」主動聯繫者。葉雅馨主任提醒,隨著科技進步,維持聯繫工具多元且時效快(如 FB、IG、簡訊、手機),想念就可以聯繫,如果覺得尷尬,可用問候語如「好久不見」、「最近在做什麼?」等拉近雙方關係。
 
調查亦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兒童青少年表示「不知道/不清楚」想起對方時的感受為何,顯示兒童青少年不太會分辨及表達自己的感受,家長老師可從旁引導孩子如何整理情緒,及適當的表達出情感。
 
從節慶佳節問候做起
兒童青少年對「用心」聯繫的看法前三名依序為「仔細聆聽對方的話」、「分享心事」、「用行動表現,定時與對方聯繫」。葉雅馨主任建議,將聯繫化為「行動」是最重要的,師長可以身作則,當想念或想對孩子說的話,可主動向孩子展現;且鼓勵從節慶佳節問候做起,無論心情好壞,都可和對方分享心情,這就是一種聯繫。不僅讓孩子學會主動聯繫他人,獲得快樂也越多。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