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標靶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症狀主要是全身性免疫疾病,不光是關節破壞,也有全身性症狀。病患會有倦怠、發燒、貧血現象,特徵主要是小關節對稱性發炎熱痛,也會有僵硬感,例如有時會有早晨無法扭毛巾或無力握方向盤的情況。

依據梁統華主任的臨床經驗,壓力也會造成類風溼性關節炎,同時也有部分遺傳因素。目前無法治癒,只能透過藥物緩解症狀並控制病情。

發現有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患者,必須把握兩年內的黃金治療期,必須積極治療。嚴重型患者可採用低劑量類固醇,以及免疫調節劑。傳統免疫調節劑為口服,新一代生物製劑是注射針劑藥物,健保目前有條件給付,若半年內傳統藥物無效者則可申請健保給付。

類風濕性因子是一種抗體,使身體關節腫脹。一旦確診後,必須儘快就醫,目前主要發生在女性,年齡約在25歲到45歲之間。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自體免疫,包含淋巴球與吞噬細胞,其會產生腫瘤壞死因子會攻擊關節,造成紅腫熱痛、發炎,也會破壞軟骨與骨頭。

傳統治療方式採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副作用較多,效果也較新一代生物製劑差。生物製劑可有效改善70%已上的症狀,副作用主要為感染風險,包含肺結核患者。醫師提醒患者,睡眠一定要充足,同時要適度釋放壓力。

20111006元氣生活901廣播專訪:和平醫院風濕免疫科 梁統華主任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