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惡性腫瘤~認識胃腸道基質瘤

胃腸道基質瘤占所有胃腸癌0.2%,較為少見。它是由從胃腸道間質細胞演變而來,其中有兩個蛋白質產生變性而造成(KIT或PDGF),簡稱GIST(胃腸道基質瘤)。

台灣胃腸癌年發生率約每一百萬人有13.4%,大約1756人左右,胃腸道基質瘤占其中0.2%,因此更容易被忽略,好發族群為50歲至60歲,男女比例差不多。50%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會有胃出血、吐血、解黑便的症狀;20%~30%患者會有腹痛;10%~30%患者會有腸阻塞症狀;20%~30%患者毫無症狀,因為透過體檢的胃鏡或超音波而發現。

所有GIST都有復發機率,同時因癌細胞會透過血液轉移,因此屬於惡性腫瘤的一種。GIST與其他癌症分期不同,其分為四種狀態,第一種是復發率極低,第二種是復發率低,第三種是復發率中等,第四種是高復發率,目前健保局只對高復發率患者發重大傷病卡。

GIST可透過切片標本進行細胞分類指數而進一步分類。大部分患者是屬於低復發率及極低復發率,GIST會透過血液會或穿過胃壁而轉移,形狀就像種小樹一樣到處生長。其第一年未復發之存活率80%,第二年未復發之存活率67%,第五年未復發之存活率45%。

目前標靶治療共有基利克(Glivec)及紓癌特(Sutent),第一線用藥為基利克,後來因部分患者對基利克產生抗體,因此可使用第二線用藥紓癌特。健保局核准給付患者基利克使用一年,若是患者對基利克展生抗體同時無法手術切除時,健保也給付給予此類之復發患者。兩種標靶藥物的副作用差不多,大多是眼簾及腳會較浮腫,皆是口服藥物。醫師也提醒患者必須定期追蹤,嚴密監控復發的可能性。

20110903樂活11點 廣播專訪:台北榮民總醫院 一般外科/吳秋文主任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