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平均每20個家庭中就有1個是身心障礙者組成的失能家庭。面對長者失能,家庭成員心力交瘁,如何避免成為「一人殘全家癱」?其實只要伸出援手,幫助一個人,就能改變整個家。
 
20個家庭中 就會有1個失能家庭
台灣的東部因為資源缺乏,一直以來,「偏鄉」的標籤總是如影隨形,人口外流嚴重連帶導致失能長者無人照顧的窘境。宜蘭失能長者約有65,178人,老化的比率大概是15.5%,根據伊甸基金會的統計,20個家庭中,就會有1個失能家庭。
 
伊甸基金會宜花東區區長劉玉璞表示,以宜蘭地區來看,雖然雪隧通了之後,往返台北更方便,但相對來說人口也會流失得更快,因為青壯年出門工作,小孩託付給長者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在宜蘭是非常普遍,很多地方只有老人、小孩以及外籍看護。
 
多留社區一天 就延緩進入養護機構一天
大部分青壯年人口都外出工作,加上許多長照資源不到位,白天時許多長者都是處於獨居狀態,外出打拼的子女認為在家裡24小時照顧比較妥當,因此宜蘭地區申請外籍看護的比率不低。劉玉璞區長表示,「人力」是目前遇到最大的瓶頸,「在地老化」希望讓長者可以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多留在社區一天,就是延緩進入養護機構一天。
 
人力流失主因家屬態度差、社會評價低
因為母親中風,從飯店業踏入居服員的行列將近15年,宜蘭分事所照顧服務員曾峰亮表示,新進居服員可能對於照顧失能者的內容如沐浴、餵食、換尿布等感到心理壓力大,過不去心裡的那一關,家人也可能不體諒工作內容。另外,個案家屬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許多家屬對待居服員的態度無限上綱也會使他們打退堂鼓。
 
居家服務員常要上山下海,付出大量的時間及勞力,事實上,對於居家服務項目,男性居服員的需求往往更強大,不論是搬重物、協助沐浴等,都需要力氣更大的男性才能比較容易進行,然而,許多民眾對於刻板印象、社會角色概念難以反轉,許多人會質疑男性的角色是否能符合居家服務員的需求,社會評價低於女性的情況下,人力流失的情形也更加嚴重。
 
盡量順從他們 對病患像對家人一樣
曾峰亮居服員表示,生病的可怕在於,在生命走到盡頭之前會不停折磨病患,他分享,微視障的蘇先生平時不善梳理,在居服員幫忙沐浴後突然全身僵硬倒在地上,送醫急救才撿回一命,家屬對此非常感恩,腦部受創的陳先生,因時常抱怨人生不公,居服員介入個案後,教會他使用社群網站結交新朋友,現在陳先生的心境已開闊許多。
 
伸出一隻手 就能幫助整個家
劉玉璞區長表示,政府對於照顧人力匡列的經費若不完善,要吸引年輕人或新人進來照顧市場的困難程度就會提高很多。台灣高齡化速度相較其他國家來說比較快,在沒有時間預備的情況之下,想要緩解這台「失」速列車,期盼更多人力能夠主動投入照顧市場,只要伸出一隻手,就能幫助整個家。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