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殺手─腎細胞癌難察覺 選對標靶治療機會
華人養生保健很重視腎,聽到腎虛、腎虧就覺得要補一補,面對洗腎更害怕這輩子完了,至於腎臟癌的預防篩檢,由於欠缺良好的篩檢工具,大約3到4成的患者檢出癌症時就是晚期,其中一半可說是全然意外發現。
 
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吳俊德指出,腎臟位在腹腔深處摸不到,也沒有腫瘤標記可供驗血,只能依賴影像學檢查腎臟症。患者之所以發現,往往是在盲腸炎、子宮肌瘤、腸阻塞等其他疾病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偶然掃到了腎臟;或是定期健康檢查,以及B、C肝帶原者回診檢查,一念之間加做了腎臟超音波。
 
台灣每年約有1千人發生腎臟癌,絕大多數是腎細胞癌,吳俊德說,這種從腎臟的肉長出來的癌症,幾乎不必做病理切片,有9成能斷定是惡性。可是同時出現血尿、摸到腫塊、腰痛這三個典型症狀的患者,居然只佔1成;這些症狀更可能是膀胱炎、泌尿道結石、攝護腺炎造成的。
 
曾經有一位企業家健檢報告正常,半年後身體不舒服又說不出具體的毛病,再次檢查,電腦斷層掃描現形,右腎長了十幾公分腫瘤,蔓延到淋巴腺,確診是第四期的腎細胞癌,半年前健檢沒發現,真的運氣很不好。
 
這位企業家當年才50 歲出頭,開刀摘除右腎以及轉移的淋巴結,想著能撐個1、2年到兒子接手家業。不過,手術後醫療能介入的不多,半年後沒有復發,企業家懸著一顆心又追蹤了半年,這時腎細胞癌卻遠端轉移。
 
吳俊德指出,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對腎細胞癌的療效很差,直到2007年標靶藥物上市,為晚期腎細胞癌病患帶來希望。錢對這位企業家來說不是問題,他選擇再次開刀盡可能把癌細胞切乾淨,接著自費服用標靶藥物,等不及健保納入給付。
 
腎細胞癌的發生,已知抽菸、喝酒、肥胖是主要危險因子,遺傳因素所占比例很少。這位企業家白手起家,抽菸、喝酒應酬拼事業,自從罹癌之後,菸酒全戒了,還有太太的細心照料飲食起居,生活型態比許多健康人還正常。
 
腎細胞癌標靶藥物現有兩大類,第一類是TKI抑制劑,適用於病理分類為亮細胞癌,大約7成5的腎細胞癌患者屬於這一類。TKI抑制劑帶來皮膚起疹、手腳破皮長水泡的副作用,在企業家身上特別嚴重,在持續治療1年多之後,他經評估慎重決定停藥,但保持追蹤,萬一復發再恢復用藥。結果他締造奇蹟,無病無藥,好好活到現在10年,遠遠超過無病存活期11個月、整體存活期26個月。
 
另一類標靶藥物是mTOR抑制劑,主要用在非亮細胞癌的患者身上,或是亮細胞癌病患第二線用藥。吳俊德有個腎細胞癌轉移到肺部多發病灶的中壯男性病患,持續使用這類藥物已經4年。
 
有些人對藥效反應特別好,不容易出現抗藥性,例如這位企業家和那位中年男性的經歷,有著激勵人心的溫度。不過,至今標靶藥物的效益在於延長壽命、延緩惡化,而非根治癌症,手術依舊是王道,能切乾淨的話,當然優先考慮手術。
 
吳俊德特別提醒,洗腎、腎臟囊腫、結節性硬化症的患者,其腎絲球過濾率原本就差人一截,更沒有罹患腎臟癌的本錢,尤其是在手術後,比較沒有本錢保留較多的腎臟功能,一旦腎癌上身,極有可能面臨手術保命、術後洗腎的兩難抉擇。不想走到這一步,只有戒菸戒酒、控制體重,健檢時搭配腎臟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