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專用濕紙巾含過敏成分 少用為妙? 
便便用濕紙巾擦屁屁、吐奶了拿濕紙巾擦嘴角、鼻子髒髒的也用濕紙巾來清潔。然而你可知常見使用於嬰幼兒用品如護膚霜、沐浴乳、洗髮精及濕紙巾織中的抗菌防腐用成分-MCI/MI (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methylisothiazolinone)是過敏接觸性皮膚炎的過敏成分。
 
MCI/MI為接觸性過敏源
美國接觸性皮膚炎協會將MCI/MI列名為2013年度接觸性過敏源,歐洲亦於同年2013年公開發布說明,沖洗式產品中(如沐浴洗髮類),MI的安全劑量為濃度15ppm (0.0015%)以下,不致接觸性過敏發生;但留滯型產品(如護膚乳,包括濕紙巾)中,未能明定一安全的MI濃度以避免過敏接觸性皮膚炎;故建議於留滯型產品包括濕紙巾中,停止使用MCI/MI。
 
台灣在同年(2013)對於MCI/MI的結論為:MI使用限量為0.01%(且不得使用於接觸黏膜部位產品);MCI使用限量為0.0015%,(使用於沖洗掉產品中則限量0.1%),然而眼結膜角膜、鼻腔、嘴唇、會陰部以及肛門口皆為黏膜部位,卻為濕紙巾常用部位,綜觀市面上各種產品,有標示濃度的商品實屬少數,且無相關法規規定標示全成分,遑論其MCI/MI濃度。
 
嬰兒用濕紙巾得全成分標示
截至2016年2月,食品藥物管理署參考國外規定,自2017年6月起,1歲以下嬰兒專用濕紙巾始列為一般化粧品管理,產品包裝上只要出現「嬰兒」二字,就須符合產品全成分標示的規範,要把所有的防腐劑、香料、酒精等完整成分揭露出來。同時生產工廠也要符合化粧品製造工廠設廠標準,產品廣告需事前申請審查。
 
清水+紗布擦拭較為安全
至於濕紙巾的使用,食品藥物管理署徵詢專業皮膚科及小兒科醫生之建議:嬰兒之肌膚清潔方式,宜以清水和紗布進行清洗擦拭,取代濕紙巾之使用較為安全,以減少嬰兒接觸過多不必要之添加物;無法水洗才必須使用濕巾時,則應盡量避免接觸黏膜處(如眼結膜角膜、鼻腔、嘴唇、會陰部以及肛門口,甚至破皮而外露的傷口處皆為黏膜部位)。
 
自己學會判讀常見過敏成分
消費者自己學會判讀最常見過敏成分,翻到在產品背面很無聊又落落長的全成分標示,去尋找自己認識的重點字樣;而不是只看產品前面虛無縹緲又似是而非的敘述描繪,如:質純溫和不刺激、嬰兒/兒童專用配方、草本天然。(文章提供/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余寧寧)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