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未回診亂服成藥 47歲面臨洗腎危機
洪先生在28歲時發現有高血壓、血糖升高的情況,就醫後因工作交際應酬多而忽視醫囑,除未改善生活飲食方式,也未服藥及未回門診追蹤治療,35歲即因血壓過高發生腦幹出血性中風,並發現慢性腎功能受損症狀,之後仍未服用降血壓及降血糖藥物,也不回門診追蹤治療,後來因為肢體麻木常自行購買服用消炎止痛藥,直至今年因全身倦怠無力就醫後,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第五期,腎臟呈萎縮纖維化無法回復,47歲即面臨洗腎危機。
 
洗腎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常有民眾誤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面臨洗腎,因此對腎臟出現的警訊掉以輕心,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腎臟內科林義智醫師提醒,若發現如血尿、久未散去的泡沫尿、不明原因水腫、不明原因貧血及倦怠,很可能是腎臟已經受損,建議及早就醫查明病因,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四~五成腎臟病起因於糖尿病
腎臟病是常見疾病之一,台灣腎臟病最常見的原因為糖尿病,約佔腎臟病的四~五成,其他原因包括高血壓、腎絲球腎炎、泌尿道結石、感染和具遺傳性質的多囊性腎病。林義智醫師提醒,若身為腎臟病高危險群且未及時修正或控制時,就會導致腎臟損傷,受損過久會影響到尿路、代謝、循環及精神意識等尿毒症症狀,經年累月的破壞會造成腎功能不可回復的喪失。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經常發生痛風患者、明顯蛋白尿、65歲以上的老年人、長期服用消炎鎮痛或來路不明藥物者、腎臟病家族史、抽菸者以及代謝症候群的病人都是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避免腎臟破壞及減少負擔
林義智醫師表示,在台灣目前腎臟捐贈者有限的狀況下,腎臟移植緩不濟急,最後皆得先進入透析(俗稱洗腎) 以維生,使得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只有避免腎臟的破壞以及減少腎臟負擔,才是保護腎臟且避免被永久性破壞的唯二方針;腎臟病高危險群者則必須有良好的醫療順從性,以及良好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才能避免腎臟病的發生,以減緩面臨透析的速度。
 
愛腎3341原則
愛護腎臟遵循3341原則,三少:少鹽、少油、少糖;三多: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吃來路不明或非醫師診療開立的藥物;一沒有:沒有中央性肥胖,也就是俗稱的鮪魚肚。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