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體垂直感染 新生兒致命腸病毒


文/盧英仁(作者為國泰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安安(化名)是一名新生兒,媽媽在他出生前後的一個禮拜期間都有嚴重的咳嗽,以及感冒症狀。在安安出生後第八天大時,媽媽突然帶他回門診,主訴他有高燒不退,合併有吐奶、食慾差、肚子脹氣,以及精神活動力不佳的情形,因此醫師立刻安排他住院。

  安安在住院期間仍然持續高燒3天,最後在他的喉嚨、腦脊髓液,以及肛門拭子的病毒培養都長出了伊科病毒第六型。所幸安安在退燒之後平安出院,沒有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腸病毒乃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嬰兒急性心肌炎、成人心包膜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等。

  人類乃是腸病毒的唯一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以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以發現病毒,這時就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的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

  而像安安這樣的新生兒腸病毒感染,大部分是經由生產前後受到感染腸病毒的媽媽所傳染,且通常發生在新生兒經過產道時,或出生後不久的新生兒時期,只有少部分是在媽媽體內時,經由胎盤感染。

  新生兒垂直感染腸病毒的臨床症狀發生於出生後8至10天以內,很少會出現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反而是以發燒、嘔吐、活力不佳、肝炎、心肌炎、腦膜腦炎或肺炎來表現。嚴重的病人甚至會有血小板下降、多發性器官衰竭,死亡率非常高。即使存活,也有1成以上的比例會有神經方面的後遺症。

  所以在嬰兒室內,若有疑似症狀的新生兒或母親曾在待(生)產期間出現疑似症狀的新生兒,應予以隔離,以降低院內群聚感染發生的機會。

  同時母親餵奶或接觸嬰兒前,應確實洗淨雙手,注意個人衛生。嬰兒床及器具皆需定期消毒。照護新生兒的醫護人員在進入嬰兒室前,應注意手部消毒及更換隔離衣,並於照護每一個新生兒前、後,應確實正確洗手,降低交互感染之機會。若已經回家之嬰兒,則嚴禁再送入嬰兒室。


資料來源:2008年6月9日自由時報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