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放輕鬆走 幫寶寶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下 )

Ready~GO!

     當寶寶已經學會扶著東西站立,並表現出往前移動的意願時,這表示從現在開始,寶寶要開始學步了;盧英仁醫師指出,一般寶寶剛開始,都是先從扶著東西走路,慢慢學習、調整自己的「步調」,因此他建議,家人可將一些家具擺出間隔,讓寶寶可以扶著這些家具或牆前進。

     當寶寶第一次站立起來,並依靠自己雙腳行動時,內心是非常恐懼的;因此可先讓寶寶扶著家具繞圈圈走,再用雙手扶著家具,然後慢慢進展到單手扶著牆壁走,最後才放手走,以如此漸進的方式,克服他對走路的害怕,甚至引發他對走路的好奇與興趣。

    事實上,寶寶要學會走路,有些基本能力得先具備,其中以「維持站立姿勢」、「雙腳可交替動作」及「平衡能力」最為主要,因此爸媽在寶寶學走路的過程中,可多設計些遊戲,幫助寶寶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首先,在寶寶爬行的階段,就可以開始給予他「移動」的動機或刺激,例如將玩具放在較遠處,誘導他想要玩的時 候,會自己過去拿。而在他學會站立之後,便可給他一些會滾動的球或移動的車子,培養他對移動的興趣,甚至也可將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藏在他找得到的地方, 讓他去探索、尋寶。

     盧英仁醫師也推薦媽咪,當寶寶還在搖搖晃晃的學步階段時,可用手撐住寶寶的腋下,將他的腳踩在媽咪的腳背上玩 跳舞遊戲,若家裡人多,可將遊戲升級為火車遊戲,用繩子套成圈圈,嘴裡還可適時發出「嘟嘟~嘟嘟~」的聲音,不僅有趣,也方便媽咪控制寶寶走路的步伐大 小、方向與速度,且避免寶寶在行走的過程中跌倒。

     然而最重要的是讓寶寶有足夠的信心,願意放手站和走;只要他走了1、2步,就用鼓掌或點心鼓勵他,當他跌倒的時候,媽咪不要太驚慌,應該是告訴他沒關係,並且可以彎曲寶寶的膝蓋,讓他明白該如何在重心不穩的時候,安全地坐回地上,而非直接趴倒在地。

醫師小叮嚀

     一些正在學爬或是學走路的小朋友,可能會爬一爬就坐成W坐姿,此姿勢會使小朋友較習慣雙腳內轉,容易走路內八字,建議爸媽應儘量讓寶寶盤腿坐或側坐,不要讓寶寶習慣W坐姿。

     此外為訓練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足以支撐他身體的重量,媽咪可以多將玩具放在稍高的桌上或椅子上,而非地上,以增加寶寶站立的機會。此外,兩腳交替的動作也很重要,因此若寶寶爬行時,或出現其他兩腳互換的動作時,媽咪也可多鼓勵寶寶。

     最後是關於「平衡能力」,建議媽咪,可讓寶寶多練習扶著牆壁轉身拿東西,或是彎腰撿東西,這些動作都可增進寶寶的平衡能力。此外,「蹲」的動作也與平衡能力有關,許多寶寶在一歲左右會彎腰撿東西,之後才會用膝蓋蹲;若寶寶到一歲多還是只會彎腰拿東西 時,媽咪就應鼓勵他多蹲,多彎曲膝蓋。

Q:學步車與學步鞋是否會影響寶寶的走路發展?
     目前學步車的研究中,以負向的結果居多,因其無法增加寶寶站立、平衡的能力,反而讓小朋友習慣踮腳尖,或用蹬的行走,且使用學步車亦會有翻倒的危險,因此 較不鼓勵,尤其在寶寶6個月大之前不要使用。如非要使用,醫師建議於10個月大之後,等寶寶的頭部控制已經良好,能獨立維持坐姿,並且下半身已能支撐 身體重量時再使用較好。

     至於學步鞋,醫師則建議選擇鞋底較厚,通風的棉質材質及鞋跟穩定的鞋子;除此之外,在挑選鞋子大小時,應以鞋子的內徑為準,內徑符合寶寶的腳掌大小才是適合的鞋子。

影響寶寶正常獨自行走的不利因素

* 寶寶因為太常被抱撫,很少有機會在地上活動。
* 寶寶體重過重,超過同齡嬰兒,以致缺乏「動機」。
* 寶寶生長不良,慢於同齡嬰兒,以致肌肉骨骼不足。
* 寶寶對攀扶曾有不好的經驗,以致畏懼不肯學。
* 寶寶十分著迷於各種手部動作,以致減少走的機會。
* 環境中缺少讓寶寶扶著走的誘因,以致缺乏興趣。
* 寶寶常被放置在學步車之內,以致沒有走的機會。

     也有研究指出,冬天出生的寶寶有可能動作發展較慢,推測可能因衣服包裏太緊,影響其動作發展的機會。走路是一 種粗動作發展的表現,與神經系統成熟度及雙腳與脊椎的協調功能息息相關,但冬天成長的寶寶,會表現得較晚行走,並非他們的神經系統有問題或發育過慢,有時 是外界因素所導致。

結語:

     其實在寶寶學步的過程中,除了提供誘因,培養寶寶對走路的興趣外,不要讓寶寶遠離媽咪的視線太遠,並且注意如桌角、樓梯等環境的安全,讓他能在一個足夠寬廣空間中自由爬行、扶著走,再進一步等待獨立行走的到來。

資料來源:2007年7月嬰兒與母親雜誌   記者:楊心怡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