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來襲 防止熱傷害掌握三要訣
臺灣時序已進入炎熱的夏季型態,各地出現的高溫,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增!國民健康署提醒高危險族群,例如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過重及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等,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保持涼爽
避暑有五招,不管在室內室外切記這幾點:(1)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2)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3)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4)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5)雇主需加強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器,以隔離工作場所的高溫設施及提供散熱裝置。
 
補充水分
熱浪來襲,切記隨時補充體內水分,五個法則供參考:(1)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2)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3)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4)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5)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
 
提高警覺
面對這樣酷熱的夏季,應隨時注意周遭環境,並警覺下列六件事:(1)檢查居家及工作場所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2)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3)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4)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5) 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及相關防護、工作重新調整分配,並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6) 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使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
 
若發現熱傷害 應盡速就醫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