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性濕疹與乾癬分不清
乾性濕疹與乾癬傻傻分不清,但是都是癢的很難受,其實容易有濕疹體質的人,主要是肝、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所形成“痰濕體質”,積濕生熱,即代謝垃圾在體內沉積過多,導致血液中的垃圾太多引起皮膚的應急反應。健康的皮膚由“健康的血液”滋養。但在由於飲食、環境污染、導致過食肥甘厚味,生濕生痰,痰濕凝聚,影響水谷精微的氣化和轉運,血行不暢,無法有效地排除體內廢物,而不乾淨的血液則會觸發人體的身我免疫系統,促使自我加大排毒能力;當皮膚代謝系統不能適應這種反應時,皮膚免疫系統就是出現反應導致濕疹的情形。症狀如皮膚發癢和乾燥,有時會產生鱗屑。皮膚會裂開、變紅和發炎,並因而容易受到感染。皮膚受到存活於皮膚表面的細菌的感染後,更嚴重容易流出液體,就是所謂的濕性濕疹,久了以後硬化或結痂也會轉變成乾性濕疹。不同類型的濕疹所影響的部位也可能不同。
 
濕疹通常有遺傳性,但不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而傳播。化學品、清潔劑、肥皂或洗髮水都可刺激皮膚。有些本來不具有刺激性的物質,在皮膚變得敏感後也會令皮膚產生反應。濕疹的中醫療程較長,原因是中醫以調養體質及排除濕氣為主,中醫所稱的「濕」,是毛細孔無法正常開合排出體內濕氣,故中醫主要以祛濕為主、內外兼治。在治療之初,由於體內濕毒會被誘發排出,濕疹症狀看似加劇,其實是一個治療的過程。調理好寒濕或熱濕的體質,可減少濕疹復發的機率。相較於西醫,是以類固醇藥物緩解症狀,雖一時好轉,但容易反覆發作,也會使身體代謝毒素的能力下降。但是在極度嚴重的濕疹,還是需要類固醇救急先鎮壓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而乾癬又是什麼呢?許多人常因季節變換或冬季氣候乾冷導致皮膚乾燥水分不足、又乾又癢,甚則皮膚出現紅斑、搔抓脫屑等,殼能就是乾癬發作了,乾癬是屬於一種慢性、免疫性、發炎性的皮膚病,好發於季節變換或冬季之時,典型的症狀是皮膚出現很多的紅色斑塊,其上覆蓋著厚厚的銀白色鱗屑角質,搔抓或刮除時,就會產生如同下雪般紛飛的落屑,又名銀屑病,目前醫學界認為乾癬與免疫功能失調及遺傳有關,但其他如季節交替、身心壓力、病毒、細菌、內分泌紊亂、代謝失調、醫源性、過份勞累、外傷及飲食等也都可能是誘發乾癬的重要原因。中醫認為多因七情內傷,氣機壅滯,鬱久化火,熱毒蘊伏營血,或因飲食失節,脾胃失和,鬱滯蘊熱,復感風熱毒邪,以致經落阻滯,氣血凝結,肌膚失養而發病;或若病久或反覆發作,陰血耗傷,氣血失和,化燥生風,以致血燥而使病情遷延不癒。,在辨證治療方面,大致可分成血熱內蘊證、血虛風燥證、氣血瘀滯證、濕毒蘊阻證、火毒熾盛證等來分別處方用藥,而總的不外乎清熱解毒,涼血活血,養血潤燥、袪邪通絡等法,乃須按臨床實際病症狀況而交互應用或並用。又因本病病情易反覆,遷延難癒,故如何防止病情復發或惡化也是十分重要的,總之誘發乾癬的原因非常多,在治療上比濕疹更為棘手,不管乾癬或是濕疹,在日常生活的習慣決定了疾病的嚴重程度,首先要嚴防風寒濕侵襲,避免感冒,節制飲食、適應自然、忌食腥發飲食(酒、蔥、蒜、辣椒、羊肉等)。控制情緒,避免情緒壓力起伏過大。禁止亂服成藥或不明藥物。切忌洗太燙的熱水,平時應該保持肌膚的柔潤,患者要注意自己的作息。盡量不要晚睡熬夜,每日出門適度曬太陽並注意防曬,如果真的很癢,建議以拍打或是冰敷的方式取代抓痕,因為不乾淨得指甲很容易使得患處感染喔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