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藝術家 揮灑老後生活
爺奶玩藝術 激發熟齡赤子心
面對高齡甚至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銀髮族身體或是心靈的保健都是大家關切的議題,愈來愈多、老有所用、老更活躍。樂玩藝術養身、養生又養心心理學也有研究顯示,透過各種不熟齡長者藉由參與各種活動,讓自己老而彌堅同的行為;不論是手作、美勞或是繪畫等藝術創作,都能夠啟動人們體內自發的創造力,進而活躍生命力,達到產生自癒力的正向效果。當身心達到平衡時,熟齡長者也能夠建構一個讓自己生命圓滿的舞臺,翻轉社會刻板印象。藝術是一種超越語言的力量,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紓解壓力、也能夠建構自己與他人的橋樑,甚或經由適當的引導,可以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找到生活的價值,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尊嚴。
彩繪人生 展現長者生命力
「在各種藝術創作中,繪畫是最好入門的一種,所以我們時常舉辦繪畫比賽或是彩繪社區等活動,不但鼓勵長輩參加,增加他們的專注力、讓他們的生活更豐富,也希望藉由活動能夠強化代間的關係。」多年從事銀髮族服務工作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北服務處主任張瑋芩與我們分享她的經驗。
 
陶藝大師張繼陶 軍人出身,中年習陶開啟的藝術人生
陶藝大師張繼陶一生經歷的波瀾起伏,有如燒製陶器時的烈火,也像窯燒時難以預料的窯變,種種苦難與磨練,最終琢磨出一代大師如釉彩幻千的光芒。 民國二十年,張繼陶出生於湖南長沙,八年抗戰導致他七、八歲就開始逃難,無法安穩受教育,一直到十五歲才念完小學。回憶童年往事,他提到,﹁我家也算是書香門第,有文化薰陶,而且我的伯父、伯母也會教我們念《三字經》、《昔時賢文》等。因此,幼時的他也奠定了一定的國學及書法基礎。民國三十七年間,為躲避部隊「抽丁」,張繼陶的父親安排他跟同學投靠漢陽兵工廠的舅舅,但當他們轉至衡陽時,錢已花光,也沒飯吃,正好看到兵工部隊招考技術士官,就入伍從戎,接著民國三十八年輾轉跟著軍隊來到臺灣。
投身軍旅 苦難中仍不斷學習
來臺後,他待在兵工營,平常修槍、修砲,習得不少技能。他說,「當時也有升遷考試機會,平常我們有上些跑步訓練、英文課等,讓我們提升能量,可以再考空軍軍校、統計學校等。」後來他考進兵工學校,受階少尉兵工官,民國五十三年由軍官外語學校畢業,還考取過美國飛彈營。之後雖遇到上頭裁軍,他卻是自己決定要離開,「我想我還有發展空間,我有自信。所以就離開了。」當時他已從軍二十二年。軍旅生涯的顛沛流離與磨難,從沒讓張繼陶停下學習的腳步;他說,「軍中的人形形色色,南北方的人各有風俗,但我們常聚在一起交流。
 
【文/陳珮珊‧晏子萍‧賴麗秋】
【攝影/劉威震‧尤俊懿】
【完整內容請見《Life Plus熟年誌》 2016年5月號】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