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後的第一個清明節 9方法度創傷
206臺南地震發生迄今已月餘,在重大災難後的心理創傷反應,適逢清明節到來,掃墓思親倍增傷感,面對難以抹滅的傷痛,如何協助受傷的心走出來?這是災難心理重建一大課題!
 
積極介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地震發生至今,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對罹難者之家屬、受傷災民、災區附近之民眾及參與救災之人員,除了初期之哀傷輔導、心理支持、減壓輔導外,對於災難後最可能出現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亦積極介入篩檢評估及心理輔導。心理專業團隊經過一個多月來的心理輔導與關懷,發現可能還有一群潛在壓抑心理受傷的受創者。
 
我應該怎樣幫助自己和家人?
當災難和創傷經歷發生後,為盡快穩定情緒和恢復理智,可以採取以下方式:
1.認識到這是自己人生挑戰,將運用自己的能力戰勝。
2.允許自己為受到的損失而悲痛,對自己的情緒改變要抱有耐心。
3.尋求能夠關心、傾聽和同情親友的幫助。
4.以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交流,如與家人或朋友交談或寫日記。
5.從當地現有的互助組織(如社區團體)裡尋求幫助。從分享想法和情緒,相互支持,找到安慰。
6.尋求由訓練有素且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帶領的互助團體,小組討論可以幫助認識其他人在同樣情況下往往也有類似的情緒和反應。
7.通過健康的行為加強戰勝困難的能力,像是均衡飲食和充分休息。
8.建立和重建日常生活習慣,可以參加令人愉快的活動。
9.如有可能,盡量避免重大的人生決定(如轉換職業或工作),因為這些活動會導致精神高度緊張。
 
別再撐了 應適時尋求專家的協助
有些人透過自己的幫助系統,應付創傷事件帶來的身心疲憊,但後來發現問題依然存在,繼續干擾日常生活,長期下來日常生活無法正常進行,過度逃避現實,工作和人際關係或學業都受到影響。倘若長期出現焦慮、脾氣暴躁,就說明了專業輔導的必要,心理學家與精神科專業人士可以協助使用正確態度對待極度的壓力和處理災後心理、情感和行為,建議適時的求助專業人士幫助,讓受傷的心從困難的經歷中恢復。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