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降低潰瘍復發
42歲男性上班族因上腹痛進行胃鏡檢查,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臺南市安南醫院消化科主任施長碧醫師指出,可藉由標準三合療法治幽門螺旋桿菌,同時降低潰瘍的復發。

多數症狀輕微 但仍可能危及生命
好發於20~40歲的十二指腸潰瘍是很常見的胃腸道疾病,指的是十二指腸的黏膜層或鄰近組織受到胃酸和消化液侵蝕,造成胃腸道黏膜受損和潰爛。施長碧醫師指出,大部份為輕微的症狀和損害,但若胃酸滲透到深部組織(如血管)時,可能引發大出血合併休克現象而危及生命,需要進行緊急內視鏡止血術處理。

發現幽門螺旋桿菌 消化性潰瘍治療有了革命性的進展
十二指腸潰瘍大多是良性病變,很少有惡性腫瘤發生。治療上以往認為「無酸即無潰瘍」的觀念,使得治療著重在胃酸控制,雖然新藥相繼發明,能夠有效抑制胃酸,也縮短潰瘍癒合時間,但治療後,每年仍有70~80%的復發率。直到1982年,澳州醫生發現並成功培養出幽門螺旋桿菌後,改變了消化科學界對消化性潰瘍的觀念與治療方式。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1~2%發展成胃癌
目前有「屋頂漏雨」的假說,認為幽門螺旋桿菌侵襲胃壁黏膜(如同屋頂有破洞般),加上產生過多的胃酸與胃蛋白酶時(同時遭遇下雨般),兩者同時存在就會產生潰瘍(屋頂漏水)。只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就可降低潰瘍復發率。施長碧醫師指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有10~20%的風險發展為消化性潰瘍,有1~2%會發展為胃癌,因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也能降低致癌風險。

標準三合療法治幽門螺旋桿菌
一般使用標準三合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患者,即一種抗潰瘍藥物加上兩種抗生素。雖然近年來隨著抗藥菌株的比例增加,但除菌率仍可達82~95%。使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時,有時會有頭暈、頭痛、腹痛、噁心、嘔吐、腹瀉、長舌苔、口中味覺遲鈍、苦味、過敏等副作用,若是無法忍受副作用,尤其發燒及皮疹發生就必須停藥,並回門診或急診由醫師處理。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