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停看聽!牙醫師破解植牙迷思

牙醫技術日新月異,植牙已成為全民治療缺牙最夯的方式,坊間植牙手術技術更是不斷推陳出新,從舒眠、微創、雷射植牙、3D導引到All on 4等,無不主打植牙比傳統假牙擁有更理想的效果。資深牙醫師呼籲民眾,人工牙根無法100%取代自然牙根,牙齒若能留住就要盡量留住,萬不得已須拔牙時再考慮植牙,民眾不應被誤導。

品御牙醫張仲義醫師表示,植牙是治療缺牙的方式之一,但非完美。與自然牙相比,植牙仍有所限制與不足之處,特別是抗菌、咬合感覺方面。由於自然牙與牙齦結合的非常緊密(結締組織附連),但植牙與牙齦的結合卻較鬆散,因此植牙的抗菌力較差,若患者沒有更謹慎維護口腔清潔,反而非常容易導致植體周圍炎,也因此有牙周病史的病患,植體使用壽命通常較短。

享受美食不外乎口感與味覺層次,但有不少植牙病患表示,吃東西口感遲鈍不敏銳。這是因為人工牙根並不像自然牙周圍有牙周韌帶,缺乏敏銳的感覺神經(觸覺、痛覺、本體感覺),因此吃東西時口感較為遲鈍。牙周韌帶還有吸震效果,若患者有常吃硬食或夜間磨牙的習慣,會因為少了吸震效果,直接傷害到齒槽骨卻不自知,也造成植牙壽命縮短。反之,自然牙能感受咬力大小,可避免或減少因咬力過大而損害齒槽骨。

此外,剛做完植牙牙冠時,位置雖然正確,但兩旁的自然牙卻容易隨時間與臉形變化而移動,導致植牙牙冠與自然牙之間,或產生縫隙,或產生高低不整齊的美觀問題。張仲義醫師指出,通常這類情況以年輕人植牙最常見,情況輕微者或許重做牙冠即可,但嚴重者則可能需要拿掉植體重新植過,勞神又傷財。

從學理而言,傳統牙橋不一定劣於植牙,在許多狀況下,傳統假牙仍保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並非都須採用植牙不可。張仲義醫師表示,若傳統牙橋製作流程,包括車牙工作、印模、密合度、咬合設計、外瓷或金屬燒製等,每一步驟都夠精細正確,傳統牙橋不見得會輸給植牙。

張仲義醫師提醒,民眾需有認知,植牙只是牙齒不得已被拔掉後的替代品,無法與自然牙相比,也無法克服其弱點。民眾應了解自身狀況,並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才能確保治療結果與自身權益,切勿盲目追隨風潮。

資料來源:NOWnews 楊舒媚報導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