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忽略小警訊 青光眼找上門
青光眼初期患者沒有症狀僅僅少數人會有眼睛脹痛、視野縮小等症狀,卻也不易查覺,但若能留意生活中的小細節,及早發現病徵,即能趁早掌握最佳的治療時機。

林爺爺高齡90歲,最近外出散步時,常感覺視力模糊、看不清迎面而來的人或車,好幾次都被鄰居王伯伯叫喊,才會意過來遇到熟人,於是,王伯伯好心陪著林爺爺去醫院檢查,這才發現林爺爺患了青光眼。
 
青光眼,起因來自於眼壓過高而導致視神經損害,並造成視野缺損的病症,也是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慢性青光眼症狀不易查覺,當患者開始感覺到病徵,如視野縮小、眼睛脹痛、頭痛,或是眼角餘光無法看到人或車,已經出現青光眼的前兆,當眼壓持續升高,患者在晚上的視力會變差,甚至看到路燈或車燈的白光,視覺出現彩虹光圈,這已經是青光眼的中期階段,一旦轉為急性青光眼的病徵,如眼睛脹痛、頭痛、噁心嘔吐、單側的頭痛等,這些病徵可能會單一出現或合併發生,所以,患者一旦出現與平日不同的病徵,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還是請專業的眼科醫生診斷,以免誤判病情而造成視力缺損、半盲或導致永久失明。
 
預防青光眼 了解高危險群成因
青光眼的高危險群主要是眼壓過高或視神經病變的患者,危險因子像是眼壓過高,眼壓超過正常平均值2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度近視(如:超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年齡增加(如:50歲以上罹患青光眼的比例高於50歲以下的族群)、家族病史(如:若兄弟姐妹罹患青光眼,自己患得青光眼的比例是一般人的3.5~4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如:視神經末梢血管循環不良)、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使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藥物間接導致眼壓升高)等,這些都可能成為開放型青光眼的高危險群。
 
另外,急性閉鎖型青光眼的高危險群則不盡相同,如眼軸較短、遠視、白內障過熟等患者,且以女性居多。近年來,青光眼病患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部分原因來自於現代年輕人使用3C產品的用眼習慣不當,或者過度使用眼睛所致,但有部分原因是本身遺傳基因變異或視神經較脆弱所致,該如何正確的診斷、治療青光眼並作好雙眼保健,是現代人很重要的課題。
 
不怕視茫茫 治療青光眼有一套
用眼習慣不當可能會導致間歇性的眼壓升高,但高眼壓並非是青光眼的確診因素,也是有病患眼壓檢查正常、卻得到青光眼的案例,建議要同時進行「眼壓、視神經、視野」三大方向的眼部診斷,再搭配「細隙燈、隅角鏡」的檢查才能有效確診,避免錯過所謂的「低眼壓性的青光眼」。另外,低壓性的青光眼可能來自於全身性問題,如視神經血管末梢循環不良、心血管疾病、腦部腫瘤壓迫等因素,治療時必須排除全身性病徵才能對症下藥。
 
青光眼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雷射治療、手術治療三大方向。在青光眼初期,特別是治療開放性青光眼時,可用降眼壓的眼藥水來治療,使用降眼壓藥物的作用是:降低眼部房水的水分分泌、增加房水的排出率等,目的是控制眼壓,不過,由於眼壓高低會因晝夜而變化,青光眼的患者需要長期且定時的追蹤。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降眼壓的眼藥水,使用前可請教醫師的專業建議,並確實依循醫師的處方籤用藥。
 
第二,雷射治療也可適用於閉鎖型青光眼患者,特別是先天房水系統易阻塞的病患,藉由虹膜切開術將眼球房水系統局部打通,成功率高達九成五以上,無副作用很少且為暫時性,通常手術後即可恢復正常生活;另外,針對開放性青光眼患者的雷射手術,是將房水系統通透組織拉開,改善易阻塞的病徵。第三,在手術治療方面,最常使用的是「小樑切除術」,也就是在鞏膜(眼白周圍)切開一個小洞來引流房水、讓多餘的水分從結膜下排出來改善青光眼的病症。
 
控制好眼壓 好視力伴你終生
醫學治療上,針對已經萎縮的視神經不太可能治癒,要預防青光眼,要做到平日正確使用眼睛、避免眼睛過勞、生活作息正常、養成運動習慣,以及年過40歲開始每年定期做一次眼部檢查,這是基礎保養。
 
若已經是青光眼的患者,要定期做眼壓檢查與視神經視野檢查,正確並確實使用降眼壓的眼藥水、定期回診並追蹤眼部狀況等,做好控制眼壓的功夫,即能讓清晰的視力伴你終生。

醫流角色蕭雅娟醫師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
經歷:
陽明大學眼科學門兼任講師
高雄榮民總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


資料來源:愛你眼睛健康雜誌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